答案優(yōu)選1學校簡介編輯
【學校名稱】:烏普薩拉大學
【英文名稱】:Uppsala University
烏普薩拉大學
【學校排名】:世界百強大學之一,北歐著名大學
【學校建?!浚?477年(丁酉年)
【所屬國家】:瑞典
【所屬地區(qū)】:烏普薩拉市
【所屬組織】:科英布拉集團
【通訊地址】:S-75105 Uppsala, Sweden
【學校類別】:公立大學
【校 訓】:Gratiae veritas naturae (拉丁語)
Truth through God's mercy and nature(英語)
2學院設置編輯
學校現有7個學院,150個系,每年開設約40種初級學位課程及1,100多門專業(yè)課程,有學生
烏普薩拉大學
約2萬名,其中有3,000名研究生。學校有教職工近5,000名,每年都有10名左右的新教授加入烏大,學校每年的博士畢業(yè)生有200多名。

入學要求
[1]相關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學士學位;托福90或雅思6.5以上,各科不低于5.5分,個別專業(yè)有具體要求。
入學時間
八月中旬
獎學金
1、瑞典政府獎學金:從2012年開始瑞典政府會提供總額6千萬瑞典克朗的獎學金(學校將根據學生情況自主決定給非歐盟學生減免學費)。
2、大學獎學金:學校在當地公司和基金會的贊助下會為國際學生提供若干數量的獎學金,通常是減免部分學費(75%左右)。烏普薩拉大學中國學生專項基金會給中國學生每年提供20個學生獎學金.
3專業(yè)介紹編輯
英文授課碩士專業(yè) (2年)
醫(yī)藥類碩士專業(yè)
學費: 每學年
生物醫(yī)藥
135,000SEK
傳染生物學
135,000SEK
國際健康
135,000SEK
腫瘤
135,000SEK
分子醫(yī)學
135,000SEK

科學、技術類碩士專業(yè)
學費: 每學年
應用生物學
135,000SEK
生物信息學
135,000SEK
生物學
135,000SEK
化學
135,000SEK
計算機搜索
135,000SEK
計算機科學
135,000SEK
地球科學
135,000SEK
嵌入式系統(tǒng)
135,000SEK
數學
135,000SEK
分子生物學
135,000SEK
物理學
135,000SEK
可持續(xù)發(fā)展
135,000SEK
語言類碩士專業(yè)
學費
英語
120,000SEK
藝術類碩士專業(yè)
學費:學年
北歐研究
90,000SEK
種族滅絕研究
90,000SEK
人類學
90,000SEK
民主研究
90,000SEK

社會科學類專業(yè)
學費:學年
發(fā)展研究
110,000SEK
經濟學
130,000SEK
人機交互
110,000SEK
信息系統(tǒng)
110,000SEK
政治和國際研究
120,000SEK
社會科學
110,000SEK
統(tǒng)計學
110,000SEK
神學類碩士專業(yè)
學費:學年
歐洲文化
90,000SEK
國際人道主義
90,000SEK
4創(chuàng)立歷史編輯
烏普薩拉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雅各布·烏爾夫松(Jacob Ulvsson)。學校建于1477年,是瑞典及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早的大學。在5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烏大經歷了多次改革,發(fā)展至今已成為一所現代化的世界著名高等學府之一。素有“瑞典的劍橋大學”“美蘇核競賽見證人”等稱號,是瑞典最古老的大學,也是北歐國家的第一所大學。是瑞典的頂級大學之一。
烏普薩拉大學[2]
5代表人物編輯
醫(yī)學人才
著名的神學家內森·索得勃洛姆1901年-1914年間在烏大神學院任百科神學和神學先知的教授,1912
烏普薩拉大學
年-1914年他同時任萊比錫大學宗教史教授。1914年至1931年擔任瑞典大主教。索得勃洛姆教授一生致力于使世界上不同流派的宗教相互了解,相互靠攏,成就之一就是1925年由他發(fā)起舉辦的斯德哥爾摩“全球會議”。1930年在他任烏普薩拉大學副校長時,由于他為和平共存所作出的種種努力而獲該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奧洛夫·魯德貝克(Olof Rudbeck)是一位杰出的醫(yī)學教授,他首先發(fā)現了淋巴管,這被譽為“瑞典對科學史所作出的第一次獨立貢獻”。
醫(yī)學博士畢業(yè)生伊瓦爾·桑茲托姆在19世紀70年末80年代初第一個發(fā)現了甲狀旁腺。
1926年成為烏大耳鼻喉科教授的羅伯特·巴拉尼在研究人的內耳與小腦的功能以及人的平衡以及平衡覺失常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于191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
語言人才
1887年至1919年間任烏大斯堪的納維亞語教授的阿道夫·諾林是一位語言方面的開拓者,是開展瑞典方言研究的先驅之一。他對瑞典語的拼寫方法作了重大改革,他的《我們的語言》一書迄今仍是瑞典語結構方面的經典著作。
物理人才
物理學家曼·西格班,一位卓越的物理學家,因其為發(fā)展X射線光譜學作出的重要貢獻而獲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凱·西格班,曼·西格班之子,著名物理學家,由于其在光譜學上,尤其是在電磁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的光譜分析上作出了革命性的貢獻而與美國的N·布盧姆伯根和A·L·肖洛共獲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烏普薩拉大學
安德斯·攝爾西烏斯,著名天文學家,1730年至1944年任烏大天文學教授,也是烏大天文臺的創(chuàng)建人。他發(fā)明了有兩個固定點(水的沸點和冰點)的100攝氏度計溫尺,是世界大多數地區(qū)通用的攝氏溫度計的前身。1733年他發(fā)表了與人在1716-1732年對北極光進行了16次觀察的記錄匯編。他主張在拉普蘭對子午圈的弧形進行測量,為此于1736年組成考察隊。這次考察證實了牛頓關于地球在兩極方向上略呈扁平的學說。
著名瑞典化學家西·斯韋德貝里1912年至1949年間任烏大物理化學教授,他在研究膠體化學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1923年他發(fā)明了確定大分子大小及形狀的超離心機,并獲1926年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人才
著名化學家阿恩·蒂賽留斯于1936年至1968年間任烏大生物化學教授,任職期間他發(fā)明了一種對重要生化物質特別是蛋白質進行分離和分析的新方法棗電泳法和色譜法,他的電泳技術已在世界上得到廣泛應用。1948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自然學人才
被譽為植物學天才、瑞典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瑞典的“自然史之父”、“鮮花國王”的卡爾·林奈,是烏大醫(yī)學院的畢業(yè)生,1730年他在烏大植物園任教,后赴荷蘭和英國深
造,1741年起任烏大醫(yī)學及植物學教授,并任烏大植物園主任。他首創(chuàng)了為動植物命名的雙名法,最早闡明動植物種、屬定義的原則,最早建立了自然體系,并
在生物學、植物地理學和生態(tài)方面進行了大量重要的調查研究工作,同時還對醫(yī)生及獸醫(yī)培訓工作進行了切實可行的改革,他的手稿、收集的動植物標本至今仍保存
于倫敦柏林頓大學的林奈學會。
6國際交流編輯
烏普薩拉大學與國外許多大學,包括東歐和第三世界的大學簽訂了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的交流計劃,最早是1967年開始的波蘭雅各龍大學,其后在布拉格的查爾斯大學,希臘的帕特拉斯大學及中國的北京大學和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現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等。自1987年起,烏大每年接受10名左右的中國公派留學生和進修生。
7學校榮譽編輯
全球高校排名
美國《新聞周刊》世界100強大學排名 第88名
韋伯麥特里克斯網(Webometrics)世界大學排名第82名
法國巴黎高等礦業(yè)學院世界大學排名 第212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 第63 名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 第66名
全球高校專業(yè)排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生命科學和生物醫(yī)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第38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藝術和人文科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第47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技術專業(yè)大學排名 第149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自然科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第64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社會科學專業(yè)大學排名 第80名
國內MBA排名
全球教育商學院排名網國家商學院排名 第2名
8知名校友編輯
卡爾·林奈(瑞典生物學家)
伊曼紐·斯威登堡(瑞典科學家)
安特生(瑞典考古學家)
漢斯·布利克斯(瑞典政治人物、雪梨和平獎得主)
安娜.林德(瑞典政治人物)
道格·哈馬紹(聯合國秘書長,1953年–1961年)
納坦·瑟德布盧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安德斯·攝爾修斯(瑞典天文學家)
永斯·貝采利烏斯(現代化學命名體系的建立者)
安德斯·埃格斯特朗(瑞典物理學家、光譜學的奠基者)
卡爾.邁克爾.貝爾曼(瑞典詩人)
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作家)
瓦格恩.??寺?瑞典物理海洋學家)
9發(fā)展歷史編輯
大主教雅各·烏夫森在烏普薩拉大學創(chuàng)校一事扮演重要角色。最早期的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哲學、神學與法學,并無類似自然科學的學門存在;神學院也自然而然成為烏普薩拉大學早期的權力核心。雅各·烏夫森于1515年去職,而烏普薩拉大學的教學活動也隨著16世紀初的宗教改革而一度陷于停頓;艾瑞克十四世與尤翰三世等國王皆曾試圖恢復該校的興盛,但均徒勞無功。1593年的烏普薩拉會議上,重振校務獲得各方一致同意,而關于校務革新的官方文件則在1595年成文化。
進入17世紀后瑞典國力扶搖直上,烏普薩拉大學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正式開啟于1620年代;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借由慷慨的捐助為校務的發(fā)展奠定穩(wěn)固的經濟基礎,學生總數也大幅上升,至1630年代全校已有一千多名學生。奧洛夫.魯德貝克擔任醫(yī)學院教授,開啟了該校自然科學領域的發(fā)展。
1640年代,烏普薩拉大學的學生開始依據自家祖籍、地緣關系組織名為Nation的社團。起先此類社團被視為具有
破壞性、應被禁止;但稍后大學的行政組織察覺成立Nation的風氣勢不可檔,遂于1663年將其合法化、并規(guī)定學生必須擇一社團參加,同時每一
Nation皆由一位教授指導。
1720年代末期,安德斯.攝爾修斯被任命為天文學系教授,而卡爾.林奈則成為醫(yī)學系教授;植物學家林奈在醫(yī)學部任教的決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并不令人訝異,因為植物學、藥學與醫(yī)學在當時置于同一學門之下。語言學家尤翰.依爾則是同一時代任教于烏普薩拉大學的杰出人文學者之一,他同時也敢于批評教會與國家的權力配置;他還曾因這些大膽的批判被判罰繳出一年的教授薪資,以示處分。
對烏普薩拉大學而言,18世紀的最后十年并非一個光輝的年代,和整個世紀的輝煌成就形成強烈對比。
十九世紀則是一個學生浪漫主義風行的年代。學生獲得更大的空間,皇室的古斯塔夫王子撰寫學生歌曲,詩人古那.維納堡的經典學生歌曲《Gluntarne》也成功打進學生日常生活。在此同時,大學的規(guī)模與校舍建筑也逐步擴增,包括大學圖書館、化學研究中心與新的大學主建筑等。
1885年烏普薩拉大學有1500余名學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
束時的1945年已增加到4500名,成長了三倍之多;包括人類學、藝術史與現代語言等較新穎的學門也紛紛成立系所。由于學術分工化、精細化的趨勢,早先
的哲學院遂細分為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院。在教育體系、規(guī)模膨脹的1960年代,學生總數又從8000名攀升至21000名。
10社群組織編輯
瑞典所有的大學生皆須加入學生社群組織。在烏普薩拉大學共有兩種獲得校方承認的學生社群組織: 藥學院學生須加入藥學院學會;其它學院的學生則加入烏普薩拉大學學生會,同時亦應加入Nation組織之一。藥學院學生則可視其意愿加入Nation組織。
學生借由Nation組織、規(guī)劃其社交活動,假若不愿參加Nation的活動,也可加入免會員費的斯科那地區(qū)Nation;也正式因此之故,烏普薩拉大學學生社團組織收取的會員費在瑞典各大學中相對較低。對學生而言,Nation提供了低價位餐飲與社交的契機;大學學生會與藥學院學會底下也設有各種文化性社團、管弦樂團、戲劇學會等不同性質的社團供學生選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