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龍源賬號啊,跪求文章全篇“論林語堂散文創(chuàng)作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作者梁輝


最佳答案[摘要] 林語堂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彼此融合的結晶?;浇绦叛龅募彝ソ逃蜄|西貫通的學術背景,構成了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思想源泉;而他創(chuàng)作的閑適小品文,對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幫助西方人士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 林語堂 散文創(chuàng)作 東西方文化交流

  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位學貫中西,又頗具個性的學者和作家,被公認為“幽默大師”。在其長達60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為世界留下了十分豐厚的文化遺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林語堂一生撰寫和出版了中文著作17種,英文著作及譯著達51種。他一生致力于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通,自稱其“最長處是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而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林語堂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彼此融合的結晶。
誰有龍源賬號啊,跪求文章全篇“論林語堂散文創(chuàng)作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作者梁輝


  一

  林語堂散文創(chuàng)作的思想源泉來自其家庭教育和東西貫通的學術背景。

  林語堂是福建龍溪(現(xiàn)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zhèn))人。福建漳州屬東南沿海地區(qū),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是最早受西方文明沖擊的地區(qū)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基督教信仰的家庭中,其父親就是一位牧師。林語堂的牧師家庭出身和教會學校的教育,使他與西方文化有著特別的關系。林語堂在他的專著《信仰之旅》中說:“我父親是那視乎前進的先鋒。他是一個夢想者,敏銳、富于想象力、幽默,并且永不休止。他傳授給我們孩子們對一切新的及現(xiàn)代的東西,就是那種被稱為‘新學’的西方知識的熱烈的興趣。”他又在《八十自敘》中說:“下列幾件事對我童年影響最大:一、山景。二、家父,不可思議的理想主義者。三、親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比绱说募覍W傳統(tǒng)給林語堂帶來了終生的影響。
誰有龍源賬號啊,跪求文章全篇“論林語堂散文創(chuàng)作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作者梁輝


  1912年,林語堂考入上海圣約翰大學學習文科。畢業(yè)后,林語堂來到清華學校任教,開始廣泛而深入地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清華學校創(chuàng)辦于1911年,是清華大學的前身,當時是一所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該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以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以及李濟等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對清華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大師,在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在這種學術氛圍的影響下,林語堂醉心于《論語》、《中庸》、《大學》等傳統(tǒng)思想經典的閱讀、研究,卻并不受舊有理論框架的束縛,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闡釋顯得從容和睿智。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整體地反傳統(tǒng)和不遺余力地批判中國文化的語境中,林語堂能獨辟蹊徑、反觀溯源、推陳出新,重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靈光和價值意義,反映了他文化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廣闊性、兼容性和超前性,也反映了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等二元對立關系上的獨特境界。
誰有龍源賬號啊,跪求文章全篇“論林語堂散文創(chuàng)作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作者梁輝


  1919年秋,林語堂遠赴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系攻讀文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在德期間,他接受了歐洲知識界的洗禮,崇尚個性自由。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他成為《語絲》雜志的主要撰稿人。當時,林語堂的思想非常激進,表現(xiàn)在其散文創(chuàng)作中抨擊北洋執(zhí)政府血腥暴行,批判封建文化觀念,贊揚和支持愛國學生運動。他一度與魯迅來往密切,在“五卅”運動、女師大風潮和“三一八”慘案中,撰寫了一些富于戰(zhàn)斗氣息的散文,諸如《祝土匪》、《回京雜感四則》、《讀書救國謬論一束》、《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打狗釋疑》、《“發(fā)微”與“告密”》、《閑話與謠言》等。1928年12月北新書局出版他的《翦拂集》,收入此類雜文共計28篇。

  在林語堂眼里,中國文化和國民性存在著根本的痼疾,最突出地表現(xiàn)在奴性、老猾、保守和容忍等方面,這既是傳統(tǒng)文化專制主義沒有個人權利直接導致的結果,又是國民缺乏自覺的理性意識和現(xiàn)代觀念的原因。正是異質文化因素的加入和雜糅,才使林語堂的散文作品有著更為冷靜和疏離的第三者視角,讓讀者在略帶洋味的幽默中跟隨作者一起審視和反思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二

  學界一般認為,林語堂散文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時期:1920年代《語絲》時期,思想激進、文風潑辣的雜文體;1930年代《論語》時期,頗具個性特色的閑適小品文;臺灣時期諳順自然、文風平和沖淡的娓語式筆調。而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閑適小品文。這些作品對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幫助西方人士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林語堂筆下的中國和中國人,并沒有那些揭示所謂“民族劣根性”作家所特有的恨鐵不成鋼的急切,相反,顯得平和而風趣。在林語堂看來,每一種文化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缺陷,不必過分抑揚,他向中國讀者介紹西方文化,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文化,從而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本著這樣的目的,在寫作時自然不再需要凌厲與激情,而適當?shù)挠哪c閑適,正好為他的文章增添了色彩與韻味。

  1936年初,夏威夷大學邀請林語堂去執(zhí)教,他的好友賽珍珠夫婦又不斷催他去美國從事著述和研究工作。加之國內的政治氣候環(huán)境日益惡化,于是,林語堂決定全家赴美國。此一去30年。在美國生活期間,他最初寫了一組《海外通信》,寄給《宇宙風》雜志發(fā)表,向國人介紹其在美國的生活和見聞。以后專用英文寫作,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古代哲學與文化、中國人的生活、心理、習慣等方方面面以及中外文化的比較等內容。由于林語堂遠離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遠離種種社會矛盾,因此,他對傳統(tǒng)文化弊端的抨擊逐漸減少,而比較注意對孔孟思想中積極進取的部分加以闡發(fā),與以往的同類文章在心態(tài)上有著很大差異。這表明林語堂逐漸遠離政治旋渦和文化斗爭主戰(zhàn)場,向傳統(tǒng)文化回歸。

  由于林語堂知識廣博,用英文寫作十分流暢,使他的散文作品受到西方廣大讀者的歡迎。最有影響的是《吾國吾民》和《生活的藝術》,在美國、西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歐美各階層男女老少無不愛讀的枕邊書。它們向西方人宣傳了中國的文明和中國人生活態(tài)度的優(yōu)越性,宣傳一種力求閑適、和諧的處世哲學,架起了一座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近代中國在西方強勢物質及精神文化沖擊下,社會結構和思想文化都面臨空前的危機和挑戰(zhàn),都需要改造和轉型,以適應世界形勢的發(fā)展。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改造方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每個人都明白的一個最淺顯的道理。而且,到底應該如何揚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至今仍然是一個緊迫的任務。林語堂在其散文創(chuàng)作中對此問題探索與努力,值得我們繼續(xù)深入地發(fā)掘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林語堂.林語堂名著全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社,1994.

  [2]林語堂.林語堂自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

  [3]錢理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王兆勝.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m.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