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答案新聞學(050301)
01新聞史
02新聞理論
03新聞業(yè)務
04網絡新聞及新媒體
05報刊理論與實踐
40(6)
①101政治
②201英、202俄、203日選一
③707新聞學基礎
④811綜合考試[新聞傳播學]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新聞學基礎》考試大綱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新聞學基礎》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類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缎侣剬W基礎》分三部分內容:新聞理論、新聞業(yè)務、新聞史。
新聞理論是大學本科新聞傳播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它綜合運用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對大量的材料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論體系,反映新聞現象的深層本質和新聞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缎侣劺碚摗氛n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大板塊:本體論部分重點闡述新聞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聞傳播的基本規(guī)律;認識論部分重點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闡述新聞事業(yè)的產生發(fā)展、性質功能以及新聞自由調控;方法論部分著重闡述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練掌握新聞傳播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聞業(yè)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策劃以及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具體新聞業(yè)務實踐知識等。要求考生熟練掌握新聞報道業(yè)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具體要求,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聞史包括中國新聞史、外國新聞史。中國新聞史的主要內容包括古代的邸報,小報和京報;近代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近代國人的辦報主張和辦報活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新聞工作;國共合作時期的新聞工作;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新聞事業(yè),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的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新聞傳播工作等。要求考生熟悉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整體脈絡,熟練掌握各個時期的主要新聞媒體及其他新聞機構、著名新聞工作者、重大新聞活動與新聞現象的歷史概況,能對其進行客觀、理性地分析與評價,并能從歷史關照現實,運用歷史經驗解決現實新聞工作中的問題。外國新聞史是通過對世界各國不同新聞傳播事業(yè)生成與發(fā)展歷史的考察,探索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與特殊道路,并進而建立一個反觀、思考、研討中國當代新聞事業(yè)建設的外在參考系統。通過對外國新聞傳播史基本內容的學習,學習者能夠提升專業(yè)素質,開闊專業(yè)視野,參考與借鑒中外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秀經驗,達成“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學習目的。
二、考試的內容
新聞理論部分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及西方新聞理論評介
1、新聞理論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和方法
2、“報刊的四種理論”
3、集權主義新聞理論
4、自由主義新聞理論
5、社會責任新聞理論
6、蘇聯共產主義理論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
8、公共新聞學
9、民生新聞
(二)新聞
1、新聞本源
2、馬克思主義的新聞本源觀
3、新聞和信息的關系
4、新聞的定義
(三)新聞真實性
1、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2、新聞真實性的內涵
3、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
4、失實報道
5、失實報道的產生原因及防治
(四)新聞價值
1、新聞價值概念產生的社會背景
2、我國新聞學界關于新聞價值概念的討論
3、新聞價值定義
4、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
5、影響新聞價值實現的因素
(五)新聞事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
1、報紙的產生與發(fā)展
2、廣播電視的誕生及發(fā)展
3、互聯網新聞傳播的特性
4、互聯網媒體給傳統新聞傳播帶來的挑戰(zhàn)
5、改革開放中的中國新聞事業(yè)
6、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新聞傳播帶來的挑戰(zhàn)
7、新聞事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
(六)新聞業(yè)的性質和功能
1、新聞業(yè)的性質
2、新聞業(yè)的階級性
3、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
4、新聞業(yè)的功能
5、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6、新聞事業(yè)的輿論引導功能
(七)新聞自由
1、“新聞自由”口號的由來
2、彌爾頓與《論出版自由》
3、新聞自由的本質
4、資本主義制度下新聞自由的實質
5、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觀
6、社會主義新聞自由的特點
7、新聞控制的實質、目標與途徑
(八)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原則
1、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黨性原則的產生與發(fā)展
2、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黨性原則的內涵
3、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黨性原則對新聞實踐的要求
(九)新聞輿論監(jiān)督
1、新聞與輿論
2、輿論監(jiān)督與新聞輿論監(jiān)督
3、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意義
4、正面宣傳與新聞輿論監(jiān)督
5、新聞批評
6、開展新聞批評應遵循的原則
(十)新聞職業(yè)道德
1、新聞職業(yè)道德的產生
2、西方新聞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內容及評價
3、社會主義新聞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4、《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
5、有償新聞
(十一)媒介批評
1、媒介批評定義
2、媒介批評的對象、標準與類別
3、媒介批評的內容與方法
4、國外媒介批評理論
5、法蘭克福學派
6、當代文化研究學派
7、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媒介批評理論
新聞業(yè)務部分
(一)新聞采訪
1、新聞采訪的內涵
2、新聞采訪的性質
3、新聞采訪的方法
4、新聞采訪的作用
5、采訪準備
6、新聞采訪的類型
7、訪問
8、觀察
9、新聞采訪的注意事項
10、記者的職業(yè)道德與修養(yǎng)
11、提問技巧
12、采訪中心理應對
13、新聞采訪的工作作風
14、新聞敏感
15、采訪角度
16、采訪中的核實
17、廣播采訪的特點與要求
18、電視采訪的特點與要求
19、網絡采訪的特點與要求
(二)新聞寫作
1、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原則
2、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與要求
3、新聞跳筆
4、新聞語言
5、消息的特點與優(yōu)勢
6、消息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7、事件性消息
8、非事件性消息
9、描寫性消息
10、通訊的基本特征
11、通訊寫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2、人物通訊寫作
13、事件通訊寫作
14、工作通訊寫作
15、風貌通訊寫作
16、社會觀察通訊寫作
17、專訪寫作
18、新聞特寫
19、電視新聞與專題寫作
20、廣播新聞與專題寫作
21、網絡新聞寫作
(三)新聞編輯
1、新聞編輯的特點與要求
2、新聞稿件的選擇
3、新聞稿的修改
4、新聞標題
5、新聞稿的配置
6、版面編輯
7、圖片編輯
8、??c副刊編輯
9、廣播節(jié)目編輯特點與要求
10、電視節(jié)目編輯特點與要求
11、電視節(jié)目類型
12、廣播節(jié)目類型
13、網絡新聞編輯的特點與要求
14、新聞報道的組織與策劃(含廣播電視報道策劃、網絡報道策劃)
(四)新聞評論
1、新聞評論的內涵
2、新聞評論的特點與作用
3、新聞評論的基本類型
4、新聞評論寫作的基本特點與要求
5、廣播評論寫作
6、電視評論寫作
7、網絡評論寫作
8、網絡評論的作用與影響
中國新聞史部分
(一)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1、古代報紙產生前的新聞傳播活動
2、我國最早的報紙
3、宋代的邸報和小報
4、定本制度
5、明清的官報和《京報》
(二)中國近代報業(yè)的產生和初步發(fā)展
1、《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2、《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3、第一批中文近代報刊
4、鴉片戰(zhàn)爭前的外文報刊
5、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人辦報活動
6、《字林西報》
7、《萬國公報》
8、《申報》和中文商業(yè)性報刊
9、對外國人在華辦報的分析與評價
(三)國人辦報歷史的開端與維新派的辦報活動
1、國人早期的辦報主張和辦報活動
2、王韜和《循環(huán)日報》
3、康有為與強學會報刊
4、梁啟超和《時務報》
5、維新派的其他報刊和報人
6、國人辦報高潮的出現
7、維新派的辦報思想
8、維新派對近代新聞事業(yè)的貢獻
(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聞事業(yè)
1、戊戌政變后的改良派報刊
2、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
3、《蘇報》和“蘇報案”
4、《民報》
5、革命派與?;逝蓤罂恼搼?zhàn)
6、章太炎的報刊活動
7、革命派國內報刊的大發(fā)展
8、清政府的報刊出版法律
9、革命派的辦報思想
10、辛亥革命時期報刊業(yè)務的發(fā)展
11、民國初期新聞事業(yè)的短期繁榮
12、民國初期政黨報刊的墮落
13、癸丑報災
14、民初著名記者
(五)五四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新青年》及其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
2、《每周評論》
3、學生報刊的涌現
4、《新青年》的改組
5、《共產黨》月刊
6、工人報刊的出現
7、五四時期辦刊業(yè)務的改革
8、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六)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向導》周報
2、《先驅》等青年團機關報刊
3、黨領導下的工人報刊
4、國共合作后的統一戰(zhàn)線報刊
5、五卅運動中新聞界的斗爭
6、工農運動高潮中的工農報刊
7、從北伐戰(zhàn)爭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后的革命的報刊
8、北洋政府統治地區(qū)私營大報的發(fā)展
9、封建軍閥對新聞事業(yè)的摧殘
10、新聞教育事業(yè)和新聞學研究的發(fā)展
11、中國境內第一批廣播電臺
12、國人自辦廣播電臺的出現
(七)十年內戰(zhàn)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國統區(qū)國民黨新聞事業(yè)網的形成
2、共產黨地下報刊的出版
3、民營廣播事業(yè)的發(fā)展
4、國民黨對新聞事業(yè)的控制
5、紅色中華通訊社和《紅色中華》
6、革命根據地的其他報刊
7、抗日救亡運動中的新聞界
8、《申報》的改革
9、鄒韜奮的報刊活動
7、斯諾與《西行漫記》
8、范長江的新聞活動
(八)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延安的新聞事業(yè)
2、《解放日報》
3、延安新華廣播電臺
4、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新聞事業(yè)
5、延安《解放日報》在整風運動中的改革
6、抗戰(zhàn)初期上海、武漢等地的新聞事業(yè)
7、重慶、桂林等“大后方”城市的新聞事業(yè)
8、《新華日報》的創(chuàng)辦及其斗爭
9、淪陷區(qū)的日偽新聞活動
10、上海“孤島”時期新聞界的抗爭
(九)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拒檢運動”
2、國民黨新聞統制的強化
3、解放區(qū)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新聞工作中的兩條戰(zhàn)線的斗爭
4、解放區(qū)反“客里空”運動
5、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在解放戰(zhàn)爭中的轉移和宣傳工作
6、解放區(qū)廣播事業(yè)的發(fā)展
7、毛澤東、劉少奇關于新聞工作的重要講話
(十)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新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建立
2、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新聞報道及新聞工作的改進
3、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聞報道和新聞業(yè)務建設
4、1956年新聞工作的改革
5、《人民日報》的改版
6、學習蘇聯新聞工作的經驗教訓
(十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反右派斗爭中的新聞事業(yè)
2、“大躍進”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3、 六十年代初新聞工作的調整和改進
4、新聞工作的新發(fā)展
(十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新聞事業(yè)
2、“文化大革命”中期的新聞事業(yè)
3、“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新聞事業(yè)
(十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撥亂反正中的新聞事業(yè)
2、改革開放時期的新聞工作
3、九十年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聞工作
(十四)臺灣、香港、澳門的新聞事業(yè)
外國新聞史部分
(一) 封建集權主義時代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1、 外國新聞史的分期
2、 集權主義新聞傳播體制
3、 英法封建專制君主型新聞傳播史
4、 德意志貴族分封型新聞傳播史
5、 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新聞傳播史
(二) 資本自由競爭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1、 漸進改良型英國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確立史
2、 起伏曲折型法國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確立史
3、 狂飆突進型美國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確立史
4、 二元變通型德日資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確立史
5、 市場的競爭——西方廉價報刊發(fā)展史
6、 市場的競爭——西方黃色新聞的泛濫
7、 獨立報業(yè)的典范——英國《泰晤士報》發(fā)展史
8、 主流權威報紙的典范——美國《紐約時報》發(fā)展史
9、 近代與現代的西方通訊社發(fā)展史
(三) 資本壟斷競爭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1、 西方壟斷資本主義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2、 西方的廣播事業(yè)發(fā)展史
3、 西方的電視事業(yè)發(fā)展史
4、 現代法西斯新聞事業(yè)——二戰(zhàn)期間的德日意各國法西斯新聞事業(yè)史
(四) 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yè)史
1、 國際共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
2、 蘇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
3、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
三、考試的基本題型
主要題型可能有: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應用寫作題
四、考試的形式及時間
筆試,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荚嚂r間為三小時。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綜合考試[新聞傳播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傳播學、國際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輿論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公共關系、傳播心理學、傳媒生態(tài)學、傳媒教育、傳媒政策與法規(guī)、傳媒經濟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毒C合考試[新聞傳播學]》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礎知識和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認識和表達能力。文史基礎知識涵蓋文科8門課程:歷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以世界近代史為主的世界史,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近現代文學、以歐美近現代文學為主的外國文學,語言——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政論寫作旨在考核考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考試的內容
(一)中國古代文學
1.古代文體
古代文體演變脈絡
詩歌
古代詩歌發(fā)展脈絡
散文
古代散文發(fā)展脈絡
文筆
韻文
駢體文
語錄體
古體詩
近體詩
律詩
絕句
樂府
賦
詞
詞的發(fā)展脈絡
散曲
雜劇
古代戲曲發(fā)展脈絡
諸宮調
古代小說發(fā)展脈絡
筆記
小品文
2.先秦文學
《詩經》
古謠諺
楚辭
神話
中國古代神話
甲骨卜辭
銅器銘文
《尚書》
《春秋》
《左傳》
《國語》
《戰(zhàn)國策》
《論語》
《孟子》
《莊子》
《荀子》
《韓非子》
《呂氏春秋》
先秦寓言
3.秦漢文學
《古詩十九首》
《孔雀東南飛》
枚乘與《七發(fā)》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
東方朔
賈誼
晁錯
司馬遷及其《史記》
桓寬與《鹽鐵論》
王充與《論衡》
班固與《漢書》
4.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七子
竹林七賢
阮籍《大人先生傳》
嵇康
李康《運命論》
陳壽《三國志》
杜預
魯褒《錢神論》
陶淵明
范曄《后漢書》
酈道元《水經注》
楊炫之《洛陽伽藍記》
木蘭詩
曹丕《典論•論文》
陸機《文賦》
贄虞《文章流別論》
葛洪《抱樸子》
劉勰《文心雕龍》
蕭統《文選》
《搜神記》
《世說新語》
5.隋唐五代文學
李白
杜甫
劉禹錫與《竹枝詞》
白居易與《新樂府》
溫庭筠詞
李煜詞
魏徴二疏
初唐四杰文
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
韓柳
孫樵《讀開元雜報》
杜牧《阿房宮賦》
段成式《酉陽雜俎》
皮日休《皮子文藪》
羅隱《讒書》
唐宋古文運動
唐宋八大家
唐代傳奇
敦煌歌辭
敦煌變文
6.宋元文學
婉約派
豪放派
柳永詞
李清照詞
辛棄疾詞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曾鞏
沈括《夢溪筆談》
陳亮
宋代筆記文
宋元話本
白樸
關漢卿
王實甫
馬致遠
《三國志平話》
7.明清文學
前七子
后七子
唐宋派
公安派
八股文
劉基
王世貞
李贄與評點
張岱
《徐霞客游記》
章回小說
《三國志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封神演義》
《金瓶梅》
擬話本
馮夢龍與“三言”
凌蒙初與“二拍”
湯顯祖與《牡丹亭》
桐城派
陽湖派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顧炎武
魏禧
全祖望
洪升《長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紅樓夢》
李汝珍《鏡花緣》
《東周列國志》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金圣嘆
毛宗崗
李漁
王夫之
葉燮
王士禎
袁枚
章學誠
(二)中國近現代文學
龔自珍
魏源
黃遵憲
曾國藩和湘鄉(xiāng)派
梁啟超和新民體
劉鶚《老殘游記》
曾樸《孽海花》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五四”新文學運動
白話文學
鄉(xiāng)土文學
左翼文學
文藝大眾化
延安文藝座談會
解放區(qū)文學
上?!肮聧u”文學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文學研究會
創(chuàng)造社
語絲社
鴛鴦蝴蝶派
太陽社
新月社
魯迅
葉圣陶
茅盾
朱自清
聞一多
冰心
郭沫若
老舍
沈從文
巴金
歐陽予倩
洪深
曹禺
《江格爾》
《格斯爾傳》
《嘎達梅林》
《格薩爾王傳》
阿凡提的故事
《阿詩瑪》
《召樹屯》
(三)外國文學
1.日本文學
物語文學
俳語
夏目漱石
井上靖
德永直
2.俄羅斯文學
普希金
萊蒙托夫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爾斯泰
契訶夫
高爾基
法捷耶夫
肖洛霍夫
3.德國文學
歌德
海涅
格林兄弟
狂飆突進運動
4.英國文學
莎士比亞
笛福
司各特
狄更斯
蕭伯納
伏尼契
5.法國文學
莫里哀
盧梭
巴爾扎克
雨果
梅里美
喬治•桑
福樓拜
左拉
羅曼•羅蘭
6.意大利文學
但丁
彼特拉克
薄迦丘
7.希臘文學
伊索寓言
荷馬史詩
希臘神話
希臘悲劇
8.美國文學
霍桑
馬克•吐溫
杰克•倫敦
海明威
9.其他
泰戈爾
塞萬提斯
安徒生童話
《一千零一夜》
(四)漢語基礎知識
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
漢語規(guī)范化
方言
漢語方言區(qū)
行話
口語與書面語
術語
縮略語
外來語
成語
諺語
漢語的詞類
實詞和虛詞
主語
謂語
賓語
定語
狀語
補語
句子和句子形式
修辭學
消極修辭
積極修辭
比喻及其類型
比擬
夸張
反語
語境
語用學
六書
本字
通假
聲符和意符
元音和輔音
四聲
(五)古代文獻選讀
1.鄭伯克段于鄢(《左傳》)
2.晏子不死君難(《左傳》)
3.說難(韓非)
4.報任安書(司馬遷)
5.論治安策(賈誼)
6.論貴粟疏(晁錯)
7.上皇帝書(徐樂)
8.桃花園記(陶淵明)
9.論說(劉勰)
10.敘事(劉知幾)
11.原毀(韓愈)
12.雜說四(韓愈)
13.捕蛇者說(柳宗元)
14.蝜蝂傳(柳宗元)
15.阿房宮賦(杜牧)
16.書何易于(孫樵)
17.六國論(蘇洵)
18.六國論(蘇軾)
19.六國論(蘇轍)
20.答謝民師書(蘇軾)
21.傷仲永(王安石)
22.興賢(王安石)
23.讀孟嘗君傳(王安石)
24.賣柑者言(劉基)
25.“書不可盡信”說(方孝孺)
26.項脊軒記(歸有光)
27.長興縣編審告示(歸有光)
28.童心說(李贄)
29.題孔子像于芝佛院(李贄)
30.論文(袁宗道)
31.《夜航船》序(張岱)
32.柳敬亭說書(張岱)
33.論 “文章三境”(金人瑞)
34.黃生借書記(袁枚)
35.病梅館記(龔自珍)
(六)中國古代歷史
1.史前史和歷史分期
史前時期
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
馬家窯文化
北方農耕文化
南方農耕文化
傳說時期
三皇五帝
三代:夏、商、周
西周
東周
春秋和春秋五霸
戰(zhàn)國和戰(zhàn)國七雄
統一的封建王朝
分裂的封建王朝
三國
十六國
南、北朝
五代十國
遼、金、西夏
2.政治史
李悝變法
商鞅變法
三家分晉
初稅畝
合縱連橫
焚書坑儒
蒙恬監(jiān)修長城
楚漢戰(zhàn)爭
文景之治
吳楚七國之亂
推恩令
鹽鐵之議
黨錮事件
赤壁之戰(zhàn)
八王之亂
肥水之戰(zhàn)
魏孝文帝改制
貞觀之治
開元之治
安史之亂
永貞革新
藩鎮(zhèn)割據
宋代的中央集權
澶淵之盟
王安石變法
元代四汗國
欽察汗國
察合臺汗國
窩闊臺汗國
伊利汗國
靖難之役
廠衛(wèi)
張居正吏治改革
閹黨
東林黨
城市民變
明、清文字獄
三藩及三藩之亂
平定準葛爾
加強西藏管轄
金瓶掣簽
收復臺灣
統一臺灣
改土歸流
閉關政策
陳勝、吳廣起義
赤眉、綠林起義
黃巾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
唐末農民戰(zhàn)爭
王小波、李順起義
方臘與鐘相、楊么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
秦始皇嬴政
漢武帝劉徹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趙匡胤
成吉思汗
明太祖朱元璋
清圣祖玄燁
蕭何與曹參
趙充國
諸葛亮
魏徵
姚崇與宋璟
范仲淹
王安石
岳飛
文天祥
張居正
戚繼光
3.社會經濟
屯田
均田制
常平倉
鹽法
茶法
漕運
驛傳
戶籍
井田制
銅鐵器
耦耕
牛耕
錢布
白渠和靈渠
都江堰
市和市籍
秦漢田租
秦漢錢幣:半兩、五銖錢
曹魏屯田
占田課田制
戶調
租庸調
兩稅法
隋唐錢幣
榷場
交子、錢引、會子、關子
鈔
元代海運
魚鱗圖冊
黃冊制度
糧長制
徽商
一條鞭法
旗地
民田典賣
攤丁入地(畝)
銀錠、制錢
4.典章制度
郡縣制
分封制
爵制
三省六部
御史臺
翰林院
太學、國子監(jiān)
府州縣學
書院
察舉
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舉制
秦漢烽燧
先秦刑法
云夢漢律
漢律
隋、唐律令格式
《大明律》
《大清律例》
八旗制度
漢軍八旗
軍機處
理藩院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5.民族
蠻
狄
戎
夷
羌
黨項
吐蕃
匈奴
肅慎
渤海
女真
建州三衛(wèi)
鮮卑
吐谷渾
烏桓
回鶻
烏孫
突厥
沙陀
色目人
氐
西南夷
南詔
大理
三苗
越
壯族
6.中外關系
中外文化、經濟交流
絲綢之路
市舶司
古代中國的佛教
景教
摩尼教
伊斯蘭教
南海交通
西域諸國
大宛
康居
月氏
安息
大夏
身毒
大秦
張騫與班超
遣隋使
遣唐使
隋、唐與國
吐火羅
薩珊朝波斯
大食
昭武九姓
扶南
真臘
驃國
鄭和下西洋
荷蘭侵占臺灣
耶穌會教士
倭寇
佛郎機
鄭和
馬可•波羅
利瑪竇
7.文化
先秦學校
稷下學宮
孔子與儒家
先秦諸子
墨子與墨家
老子、莊子與道家
孟子
荀子
韓非
罷黜百家
玄學
理學
乾嘉學派
清今文經學
《九章算術》
祖沖之與圓周率
《汜勝之書》
《齊民要術》
《王禎農書》
《農政全書》
《天工開物》
《神農本草經》
張仲景
華佗
“藥王”孫思邈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張衡
李春和趙州橋
紙的發(fā)明
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
火藥武器
指南針
沈括和《夢溪筆談》
皇史宬
天一閣
汲古閣
二十四史
中國古代歷史體裁
編年體
紀傳體
紀事本末體
綱目體
會要
斷代史與通史
左丘明與《左傳》
司馬遷與《史記》
劉知幾與《史通》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三通”
談遷與《國榷》
(七)中國近現代歷史
鴉片戰(zhàn)爭
南京條約
望廈條約
太平天國起義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中法戰(zhàn)爭
中法新約
洋務運動
甲午戰(zhàn)爭
馬關條約
戊戌變法
義和團運動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辛亥革命
同盟會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中日“二十一條”交涉
巴黎和會
五四運動
五卅運動
省港大罷工
北伐戰(zhàn)爭
“四•一二”政變
南昌起義
土地革命戰(zhàn)爭
紅軍長征
“一•二九”運動
西安事變
抗日戰(zhàn)爭
“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
“七•七”事變
臺灣光復
解放戰(zhàn)爭
(八)外國歷史
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代中國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瑪雅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希臘
古代羅馬
地理大發(fā)現
非洲奴隸貿易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歐洲工業(yè)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殖民擴張
英國東印度公司
法國大革命
歐洲1848年革命
普法戰(zhàn)爭
巴黎公社
俄國十月革命
北美獨立戰(zhàn)爭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美國1787年憲法
門羅主義
美國排華運動
日本明治維新
東方會議
東京審判
(九)政論寫作
政論寫作要求考生寫作一篇從思想、政治或社會倫理的角度分析、闡述有關問題的論說文。
三、考試的基本題型
主要題型可能有: 專業(yè)詞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問答題(包括古文閱讀)和政論寫作。
考試內容包括文史基礎知識(100分)和政論寫作(50分)兩大部分。
四、考試的形式及時間
筆試,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荚嚂r間為三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