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我知道自己來年可以成為狀元、考上清華,我也絕不會再去復讀了”

7月,和高校錄取同步,各地復讀學校也在火熱招生中。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shù)多的河南省有95.24萬考生,其中復讀生達33萬,占報考人數(shù)的34.7%,其中包括大量之前已經(jīng)考過本科線的高分考生,還有一部分專門以沖刺清華、北大為人生目標的“定向考生”。根據(jù)往年慣例估算,今年高考后,高分復讀生比例將超過10%。
“距清華北大錄取分數(shù)線20分以內的學生,除減免全部費用外,每月發(fā)生活補助;通過復讀考入清華北大兩校的學生,將獲得10萬元現(xiàn)金獎勵”。
這是河南鄭州國華補習學校今年的招生規(guī)定。面對課改壓力,這家著名復讀學校打出“新課改、新高考、新成就,選擇復讀更具競爭力”的口號,宣稱“新教材的新東西并不神秘,經(jīng)過復讀完全可以解決,新教材對于復讀生反而更有優(yōu)勢?!痹撔=衲陮⒄惺?000名復讀生,其中以沖刺清華、北大為目的的“清北班”報名情況尤為熱烈。
在山東、河北、河南、四川、重慶、陜西等傳統(tǒng)“高考大省”, 高分自愿落榜生是實踐復讀學?!疤魬?zhàn)新課改”、“一年增加100分”,“不上清華北大絕不罷休”等口號的生力軍。
高分復讀,已成為“后高考時代”的一個關鍵詞。
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覺得這一天特別黑暗
“每晚翻來覆去地做夢,夢見考上了,醒來還是笑的;夢見考不上,醒來一枕頭眼淚?!彪S著成績查詢日期臨近,山東日照復讀考生張璐這樣描述自己的緊張心情。
張璐去年高考分數(shù)是640分,比山東省586分一本線高出整整54分。而去年清華大學在當?shù)氐匿浫【€為685分,張璐尚差45分,第二志愿將她調劑到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經(jīng)濟金融專業(yè)。由于對錄取結果不滿,她選擇了復讀。
復讀的日子里,時間就是個發(fā)條鬧鐘:張璐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洗刷后5點半之前趕到教室開始晨讀,6點半吃早飯,10分鐘內吃完,回到教室繼續(xù)早自習。
從8點10分開始,上午4節(jié)課上到11點50分,中間課間操也因為擴充學習時間而被省略掉。放學后到下午2點20分上課的2個半小時學校是安排的午休時間,但一年中張璐從沒進行過午休,午飯時間也控制在10分鐘之內,然后盡快趕回教室自習。
下午接連4節(jié)課,從下課的5點50分到傍晚6點30分聽力課開始前這40分鐘是學生吃晚飯、打掃教室衛(wèi)生還有打開水、洗衣服的時間。張璐同班的班長王明偉說這是大家一天中為放松的時間段,而這段時間中,走讀的張璐比別人能省出十幾分鐘,因為教室打掃衛(wèi)生不能用,她就到操場或其他僻靜地方讀書。
晚上6點50分開始的晚自習連上3節(jié)課,9點30分放學。張璐一般在教室里學到9點50分關燈時間,帶著書本回家后還要再復習到11點后才上床。
“復讀班里的睡覺跟去年高三時都不太一樣?!睆堣凑f,高三時一般學習累了躺下很快就睡著,而復讀的一年里,她總是閉上眼睛一頁一頁想著課本上的內容,往往想了很久才允許自己進入夢鄉(xiāng)。
“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就覺得這一天特別黑暗,”總結過去一年的日子,張璐說每天早晨的這個感覺讓她印象為深刻。但是“寧可屈一年,不能屈四年,如果考上北大清華,一切就值了!”
狀元稱復讀生活不堪回首
“如果現(xiàn)在讓我做選擇,即便我知道自己來年可以成為狀元、考上清華,我也不會再去復讀了”。2008年高考得了610分,2009年考出693分、以河南省理科狀元身份考入清華的龐博這樣告訴本刊記者,態(tài)度決絕。
龐博畢業(yè)于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他的高三同學里幾乎有一半人加入了復讀的行列?!拔覐妥x那年,我們學校的復讀班有6個,大概五六百個復讀生,而正常高三畢業(yè)班也才八九個班級?!?/p>
“那種崩潰的情緒,真是不堪回首⋯⋯”龐博回憶說,復讀一開始,他就在課桌旁邊鋪了一張報紙,結果高考前,上面的卷子摞了半米多高,比他第一年參加高考時,做題量增長了一倍?!笆裁唇蓄}海戰(zhàn)術,哪個復讀生不是這樣?”
#p#分頁標題#e#龐博說,有一種巨大的焦慮感天天如影隨形?!拔议_始復讀的時候,目標就是考清華,但是越復習越覺得沒底?!彼稳輳妥x是真正的全身心投入,除了高考,人生再沒有別的內容。這是應屆高三生很難做到的,“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高考到底有多殘酷”。
去年,龐博的復讀同學中只有他一個上了清華,還有3個上了北大醫(yī)學部。禹州市從恢復高考以來從沒出過一個省狀元,他是第一個。學校給他發(fā)了2萬元獎勵,他還同時拿到了清華大學的一等獎學金。
龐博說,當狀元和考上清華來說,他更為考上清華高興。“狀元像買一贈一那個贈品,考上清華才是比較實惠的?!钡人搅饲迦A,同學們很驚訝他的復讀身份,“復讀也能考狀元?”這是大家普遍的態(tài)度。
他后來得知,復讀的狀元并非他一個,同學中有悲壯復讀故事的也大有人在。跟他同年進入清華的一個新生,曾經(jīng)是他高中的學長,那人為了考清華連續(xù)復讀了4年。
“我對他的執(zhí)著很敬佩,但是我覺得這4年不值?!饼嫴┱f,名校的好處與4年的年齡成本比,很難說后得到的是正向的結果。他認為,這種成績很好而反復復讀的學生,都是當前高考制度造成的制度性“杯具”。
“對于我們學校這種小縣城里的普通高中來說,參加自招能夠成功的概率很小,可能連第一輪材料審核都過不去。因為我們那里沒有老師給予自招的指導,學校名氣也不夠?!?/p>
自我感覺發(fā)展比較全面的龐博說,如果他是大城市的考生,能夠及時掌握自招的各種信息,或許他第一年就通過自招政策進入了一流大學,不用再經(jīng)歷那痛苦、沒有創(chuàng)造力、完全是被耽誤的一年。
一半復讀生有強迫傾向、焦慮傾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心理所教授王極盛,15年來一直研究復讀生這個群體。
他曾經(jīng)走訪過不少復讀狀元,也對復讀生的行為特點進行過系統(tǒng)的調查和分析。2002年全國60多個省級狀元里有8個復讀生,理科3個、文科5個。他認為這個數(shù)字還是很可觀的。
他把復讀生概括為3種:除了真正因為實力落榜的,還有發(fā)揮失常落榜的和非清華北大等特定大學不考的。據(jù)他觀察,第一種學生經(jīng)常堅持不到高考就放棄了,實際上成績比較好的群體,才是復讀大軍的主力。
他以北京市4萬名應屆畢業(yè)生和復讀生為對象做過一次全面調查。結果顯示,復讀生存在心理問題的占總數(shù)的47.1%;應屆高三生心理存在問題的占總數(shù)的28%;復讀生情緒不穩(wěn)定的占62%,高三生占35%;復讀生不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占59.5%,高三生占36.7%;復讀生有強迫傾向的占52.1%,高三生占33.2%;復讀生有焦慮傾向的占49.4%,高三生28.6%。由此可以很明顯看出,復讀生的心理問題比應屆高三生大很多。復讀生內部,心態(tài)的兩極分化也很嚴重,導致的結果完全不同。
2000年甘肅省文科狀元郭洋上了北大法律系,她曾經(jīng)對王極盛說,“我第一年還很幼稚,就因為討厭高中數(shù)學老師,數(shù)學不好好學,因為偏科總分只考了476分。復讀的一年就拼命做數(shù)學題,一共做了8本書,沒心沒肺地也不想別的,壓力反而比別人少?!?/p>
2008年,北京一位王姓考生第三次參加高考。他第一年復讀的時候考了600多分,被湖北大學錄取了他不去,非要上北大。第3次高考時剛開考10分鐘,他說胸疼。監(jiān)考老師趕緊請醫(yī)生給他注射了安定劑。感覺好一點,監(jiān)考老師說“那在備用教室繼續(xù)考試吧”。剛聽到“考試”倆字,他就滿嘴吐白沫、四肢抽搐。上救護車前他還撂下一句話:“我明年還參加高考”。
“不公”改不了,只有賭一把
前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認為愈演愈烈的高分復讀現(xiàn)象與大學生的就業(yè)現(xiàn)狀、復讀學校對考上“清北”學生的高額獎金誘惑密不可分。
一面是高四高五的慷慨悲壯,一面是欣欣向榮的高復經(jīng)濟。當教育觀察家把高分復讀當做一種社會病來解析的時候,當事人卻有苦衷。
幾乎受訪的復讀生都將自己的復讀歸結為“賭bo”:代價是一年或幾年青春年華,賭贏了就是后半生的幸福。
“在復讀這場賭局里,有許多地方性的復雜情況”。日照高考補習學校一位老師告訴本刊,山東省歷年都是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考大省和難省,10年前當全國高考還是同一張試卷的時候,山東就是錄取分數(shù)線高的省份之一,而日照市在山東省內又一直被列為“省屬線”(錄取分數(shù)高線)地區(qū),與其他地方相比,這里的考生顯然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也就因此涌現(xiàn)出了更壯觀的高分復讀群體。
#p#分頁標題#e#比起以沖刺清北為目的張璐等一本線考生而言,王明偉等二本線上的復讀生對高考的“不公”更有感觸:去年山東省內(理科)一本線是各地區(qū)統(tǒng)一的,二本線卻有3條,其中濟南、青島為534分,濰坊、臨沂、德州等地區(qū)執(zhí)行市屬線544分,而日照、東營等執(zhí)行省屬線554分,比濟南青島線整整高出20分,文科的省屬線和濟南青島線同樣相差20分。
去年,山東共有理工科考生34.6萬余人,達到一本線的有5.48萬人,比例僅為15.8%。而在545-550分之間的考生非常集中,達1.07萬人,這個分數(shù)段的考生,如果生源地為青島、濟南或濰坊、臨沂,都有可能被正規(guī)本科院校錄取,而如果生源地為日照、東營等執(zhí)行省屬線的地區(qū),則多半不得不接受復讀的命運。
日照高考補習學校隸屬日照市東港區(qū)教委,去年共招收12個班,包括3個文科班,9個理科班,接近900名復讀生。據(jù)王明偉介紹,他所在的班級共有65名復讀生,像張璐這樣去年分數(shù)過一本線的高分考生共有8人,占全班人數(shù)的12%,另有10人是多年復讀生。
該校一位班主任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如果省內二本線統(tǒng)一劃定,他過去幾年所帶的復讀生中至少能再多50個學生能被較理想高校錄取。
“一方面本地復讀的壓力特別大,另一方面高分復讀生卻越來越多?!痹摪嘀魅握f,他帶的班級中有一個女生因為壓力太大,甚至留下遺書準備自殺,“他們根本輸不起?!?/p>
“國外的學生,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即便是一定要考名牌大學,也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導師推薦、平時成績測評等方式?!痹?jīng)是江西的一名高分復讀生,如今在中科院物理所攻讀博士的徐曉軍告訴本刊。
“我第一次高考在2000年,那時候沒有任何自主招生政策,即使對我們這樣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江西這種人口大省想進入一流大學,只有考試一條路可走,如果高考失利就只能復讀,別無他選。這種制度讓人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