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的確是為了偷懶
認識一位媽媽,整天不是打麻將就是玩手機、看電視,孩子回家飯都沒得吃。在家學習?不可能的,還得回來給媽媽做晚飯,特別啥也不懂的媽媽還要指手畫腳。
花點錢,送到培訓班,孩子晚飯解決了,作業(yè)又有老師輔導,自己可以安心玩。
這類父母就是偷懶。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復制品。這類父母,就算花再多的錢送孩子去輔導班,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有些家長是真的輔導不了
很多父母,工作之后就沒有看過書,更何況,現在孩子學的內容很多,很多家長輔導不了。
術業(yè)有專攻,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做。萬一自己教錯了,孩子反而會糊涂。
不過我也見過一位全職媽媽,孩子上小學前,考下了教師資格證,每次都提前一年把孩子要學的自己先學一遍(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不是為了教孩子,是為了孩子有時候需要向她請教時可以給孩子講解。
現在那位媽媽的孩子小學畢業(yè)了,成績非常好,媽媽順便還開起了輔導班。
有些家長工作太忙了
孩子放學的時間,大部分上班族還沒下班,只得把孩子送去輔導班。
放下工作就養(yǎng)不起孩子,這也是一種無奈吧。
不過為人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再忙再累也盡量抽空陪陪孩子。不要讓孩子在心里呼喚太久也聽不到回應。
小編總結
老師之所以能教學生,不是因為他們知識一定比家長豐富,而是他們能把自己的知識有效的教給孩子。
偷懶這個概率你可能想表達,有了培訓班,家長就可以不用管孩子了,但只是不用管孩子的學習了。
過去的父母沒有文化,孩子的文化學習依靠學校,這是很正常的?,F在不能因為家長很多都本科以上學歷了,所以文化課就必須自己來教,這本身就是教育的退步。
家長優(yōu)秀,可以塑造更高素質的孩子,絕不是自己來給孩子上文化課,那是教育工作者該做的事。
最后:
大學生想加入有外國人、大學生的社群(英語角),關注公眾號“豎起耳朵聽”關注后即可加入,英語角里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伙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