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厭學問題是在中學時期就養(yǎng)成的嗎?真


原標題:大學生的厭學問題是在中學時期就養(yǎng)成的嗎?真相讓你哭

大學生的厭學問題是在中學時期就養(yǎng)成的嗎?真

網(wǎng)友一:

大學生的厭學問題是在中學時期就養(yǎng)成的嗎?真

一、是功利性的教育所致。從幼兒園“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經(jīng)過九年義務教育考個“好高中”,再到三年高中拼命追逐“大學夢”,孩子除了“好好學”,就是“拼命學”,一旦進入大學校園,孩子就誤認為到達了終點,終于可以松口氣了,產(chǎn)生:大學,大學,大概學學就行了的思想。

大學生的厭學問題是在中學時期就養(yǎng)成的嗎?真

二、是理想教育缺失所致。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父母、老師的灌輸,孩子從小學開始,就把考入一所好大學作為自己的唯一的終極目標。對自己將來長大干什么從來不考慮,對自己的人生也從來不思考。進入大學校園后,就會更加的迷茫,從而導致學習失去動力,厭學也就成為必然。

網(wǎng)友二:

眾所周知,到了大學的時候,學習環(huán)境相對輕松,這和高中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生活比起來,可以說是一下子解放的感覺。但是,突然的輕松,會讓孩子突然不知所措;沒有了以往家長和老師的監(jiān)督,孩子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再加上容易受到周邊人的影響,孩子很容易就會陷入到一種懶散的狀態(tài)中去。

大學的學習,不同于中學的學習。大學里的知識,相對來說集中在某一個領域,大學的老師只是帶領你入門的人,想要在這個領域里面深挖到底,追尋這個領域更高的境界,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

而高中階段每一天的生活基本是被老師和家長安排好的,沒有多余的娛樂時間,學習也是填鴨式的學習,目標也很單純,那就是考一個好大學而努力拔高自己的分數(shù)。但是到了大學,突然沒有了目標,加上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網(wǎng)友三:

導致學生厭學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有很多,而中學教育也只能是其中一種。厭學的出現(xiàn),不僅是中學教育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問題。首先來說中學教育,中學時期,為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為了考試,考上大學而努力,老師總會說:“你們要好好學,現(xiàn)在苦一點,上大學就輕松了”。從而給學生灌輸了一種大學就是去“享受”生活了。這就使學生上了大學后慢慢松懈下來,隨后慢慢變成厭學。

國目前的基礎教育還處在應試教育階段,考試分數(shù)和升學率極大地束縛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學生為了考試而讀書,為了升學而煎熬,長期的疲勞得不到緩解,壓抑的能量無處釋放。而大學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使學生在上課之余,擁有高中較多的自由時間,供學生自己掌握和支配。被督促和束縛慣了的學生一進入大學校門,便不知所措,一片茫然,有一種失落感。放松心理的產(chǎn)生是學生由中學到大學后,不能將高中時的升學目標轉(zhuǎn)變?yōu)閷W習中的求知目標,身在大學卻找不到大學的一種必然表現(xiàn),同時也是高中學習的緊張壓力,在大學中的延緩反應,而厭學行為則是其表現(xiàn)方式。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m.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