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很多同學們就在找學校了,所以同學們想進入好的高中那么就要好好學習,現(xiàn)在的學校招生名額都是有限的,所以家長們要提前了解學校的招生人數(shù),了解招生人數(shù)后在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報,以免漏錄。

五通橋中學招生計劃
學校名稱 | 招生計劃 |
五通橋中學 | 600人 |
五通橋中學招生對象:樂山市內(nèi)應屆畢業(yè)生

五通橋中學歷史變遷
學校史源于通材書院(1888年),肇始于通材高等小學(1901年)。1931年在小學高級部招收第一個初中班,1937年奉省教廳轉報教育部令立名“犍樂鹽場私立通材初級中學”。1948年增設高中部,更名為“犍為鹽場私立通材中學”。

解放后,更名為四川省五通橋中學。學校一貫倡導通材教育,努力培養(yǎng)社會通用之才。1938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校內(nèi)建立了通材特支,成立了“鍛冶社”,領導師生和五通橋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李鵬委員長的母親趙君陶同志作為“通材特支”成員,曾以通材中學教員的身份作掩護,在這里戰(zhàn)斗和工作過,李鵬委員長跟隨革命的母親,曾在這里生活和學習。不少革命學生為了人民的事業(yè)英勇獻身,丁佑君烈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新中國成立以后,五通橋中學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繼承和發(fā)揚了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學校由小變大,越辦越強。現(xiàn)在,學校占地面積161畝,建筑面積約43300m2,高中在校學生45個教學班,2500余人;高中教師150人,其中全國優(yōu)秀教師4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2人,學科帶頭人13人。五通橋中學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堅持“從嚴治校,全面育人”的辦學宗旨,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學校即已負盛名,成為省級重點中學。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學校以“創(chuàng)名校、爭一流”為目標,百年老校進一步煥發(fā)了青春活力,成為樂山市有很高聲譽、有雄厚實力的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中教育質量持續(xù)穩(wěn)步提高,連續(xù)十一年上臺階,穩(wěn)居樂山市前茅。1998年創(chuàng)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以來,連續(xù)多年榮獲“樂山市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其中,2002年,高考上線率居全市第一位,文、理科語文、數(shù)學、外語平均分獲兩個全市第一,四個全市第二,文科繼2001年之后再奪樂山市狀元,理科有3人被北京大學錄取。2006年高考,陸華飛創(chuàng)歷史地奪得樂山市理科狀元,升入清華大學。2009年,蔡小英同學考入清華大學。2010年高考再次大幅度超額完成任務。
五通橋中學于1995年順利通過省教廳的復查驗收,再次被確認為省重點中學,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同志為母校親筆題詞“通才搖籃”,為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同學們可以先去了解學校的其他招生信息,每所學校的管理模式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好的學校同學們都擠破了頭都想進,但是同學們也要看自己的條件符不符合學校的招生要求,學校的招生人數(shù)都是有計劃的,所以同學們在找學校的時候多關注學校的招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