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留學的不僅僅是學生,很多上班的公司職員也會借著公司的公派留學機會去國外留學,那么新加坡公派留學的總結報告怎么寫呢?跟著51出國留學網小編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新加坡公派留學總結

我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德國哥廷根大學化學系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201x年應屆博士研究生,即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項目第一年(201x),第一批出送出國外培養(yǎng)的中國學子,德國導師Hartmut Laatsch教授。現(xiàn)將我在國外研究和學習情況向母校作以匯報。
一.學習和科研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取得成效
其實國外學習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適應階段,再就是適應后階段。剛到德國之前就要先找房子,當然那邊教授提前給找好了,到了后直接就可以入住,然后跟房東簽個住房合同,然后給自己買一份醫(yī)療保險,在大使館報道之后,大使館給我開了資助證明,之后拿著住房合同,資助證明,醫(yī)療保險,教授給開的介紹信去辦理簽證延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還要再買一份實驗室保險,這個保險主要是針對你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說你弄壞了一個很貴的儀器,如果你沒有這個保險可能要賠很多錢,有保險就只需要賠償很少。
接下來就是進行安全教育,這個在中國好像沒有那么認真,但是這里卻很嚴肅,你得把各種意外情況下應該怎么處理搞明白,因為我實在化學實驗室工作,就必須懂得爆炸,著火,中毒,自己受傷后怎么處理,逃生,求救, 比如說你做實驗的時候把藥品弄到眼睛里,你就得學會使用一種噴特制的水的裝置來洗眼睛。藥品弄到身上可以去淋洗屋洗澡,當你一個人在實驗室遇到危險你只要按一個按鈕就會有人來。
接下來進入實驗室,就是熟悉和學習,有專門的人教你各種儀器,軟件的使用,在實驗室應該遵守什么規(guī)章制度,總之他們會很認真的指導你,你也可以看別人操作,順便給別人幫忙,這個時間大概需要一個月,這個月他們是不讓你做自己實驗的,完全是學習。下面就可以開始自己的工作了,一邊做實驗,一邊學習使用,大概經過兩個月的實踐學習就會真正步入正軌。 經過了這個艱難的適應階段,工作會進展很快,因為國外實驗室條件還是相對較好,許多東西不需要自己準備,加上時間有限,自己會抓緊時間工作,效率自然很高。下面簡單匯報一下自己一年的研究結果。
我的研究課題主要是植物內生真菌以及海洋細菌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完成了四個真菌和2個細菌的次生代謝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生物活性測試工作,分離到80 多個化合物,鑒定出50多個結構,其中包括一些新結構化合物和生物活性非常好的成分,在國外雜志上投了3篇文章,已經接受一篇,申請專利一項。 在此過程中,鍛煉了自己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吃苦耐勞的品格,培養(yǎng)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使我的科研技術、科研思想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開闊了眼界,把握了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與此同時我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專業(yè)英語水平大大提高,對于撰寫英文文章,閱讀英文文獻很有幫助。
二.國外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及與我校的比較
德國的研究生教育歷史悠久,學識質量享譽全球,完全免學費。高等學位教育只有一級博士教育,大學本科教育和碩士教育合二為一,導師在德國博士生的研究教育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博士生沒有專門的入學考試,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招生,培養(yǎng)管理,科研以及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工作都是由導師負責。德國博士生教育采取助研和助教相結合的培養(yǎng)機制,一般要求博士生擔任助研和助教工作,給半個工作位置,每個月可以拿到1000歐元左右, 一方面培養(yǎng)博士生科研實踐和教學實踐能力,同時解決博士教育經費問題,教授根據需要采取講座或研討班,定期的學術報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交流手段,強調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論文撰寫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沒有學分要求,博士畢業(yè)學校沒有文章的特別要求,導師會根據你的研究情況決定讓你畢業(yè)。
三.心得體會
1,申請出國:
關于這個問題,我覺的現(xiàn)在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我們學校領導已經作了很多工作,在德國我就見過母校代表團與德國高校就合作交流達成協(xié)議。加上我們自帶獎學金,他們還是非常樂意接受的。關鍵是英語成績,自己積極聯(lián)系,同時讓導師,已經回國人員幫助聯(lián)系。
2,出國之前的準備:
a,專業(yè)英語的快速突破
為什么首先提到這個話題,出國留學,專業(yè)英語最重要。因為我們一進入國外試驗室,幾乎每一句話都跟我們的專業(yè)英語有關,教授不會跟你談論生活,旅游,只會跟你談論試驗問題。實驗培訓,向別人請教問題以及每周一到兩次seminar都是英語。如果你不明白別人所說,那么別人首先會懷疑你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很難讓他們相信你只是僅僅不懂專業(yè)詞匯而已。拿我自己的舉個例子,剛開始教授跟我談論化合物的結構,我只有厚著臉皮讓他把結構先畫到紙上,指著結構討論。為此每天做完實驗回家我都要學習2個小時的專業(yè)詞匯的發(fā)音,好在專業(yè)詞匯沒有多少,大約2百個,一邊學一邊用,兩個月就差不多都熟悉了。我們雖然學了這么多年的英語,但是專業(yè)外語水平如何恐怕最多只能停留在看 SCI的水平。寫文章也是簡單的模仿。這也是制約我們科研成果學術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為我們不能很好的將我們的成果轉化成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B, 心態(tài)的準備
用一句話說就是心態(tài)的準備遠遠比物質的準備重要。還是以我自己來說。 當時就是羨慕于 國外美好生活以及哥廷根大學輝煌的歷史,滿懷希望和激情踏上留學之路,踏出國門之后,首先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這個新世界首先帶給你無窮的新鮮感,會使你激動,感慨,但隨之而來的是孤獨、寂寞、語言,文化的隔閡,每個出過國的人相信都能體會到這種滋味,尤其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許多中國女孩子回想那段艱難的日子時,都承認整天偷偷的哭,跟家人訴苦。但是在經過幾個月后,隨著你認識的人(當然包括中國人)越來越多,長時間與老外語言交流,使你自信心漸漸恢復,朋友越來越多,這種艱難苦澀的滋味會漫漫消失。所以我們應該做好出去吃苦的準備。
3出國之后的適應:
a以誠待人,不恥下問,盡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
在國外,在老外眼里,愛問代表著好學,她們不喜歡過分謙虛,保守,討厭不懂裝懂。被別人請教她們感到很光榮,很樂意指點你,對此我個人認為他們天生對于我們發(fā)展中國家的學者就保持著這種優(yōu)越感,以此來顯示他們的先進之處,他們不知道中國已經今非昔比,有些科研儀器并不比他們落后。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學到應該學到的知識,做出滿意的科研成果。
b勞逸結合,感受西方生活方式。
在國外的生活可以說就是兩點一線,晚上回家睡覺,白天去實驗室工作,在緊張的實驗過程中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好在國外禮拜天全休息,可以適當放松一下,這時候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找中國人一起做飯,包餃子,享受德國啤酒,之后打撲克,偶爾出去野炊或者短途旅行,只有在回國之前去其他國家旅游了一圈。
工作學習之余可以找一份周末工作,我也嘗試在星期天送報紙,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將報紙放到他們信箱里就行,由于歐洲勞動力價格昂貴,所以收入也是很滿意的,同時了解社會和文化。西方人一致認為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的報酬沒有貴賤之分,街頭各種藝人不卑不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遠比我們中國人活得瀟灑。
總結一下體會:
出國留學,不僅僅得到了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認識自己、升華自己:學會了自信,改變了心態(tài)。站在國內看世界和到國外親身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這些耳濡目染接受到的生活觀念、消費知識、思維模式,對年輕人的發(fā)展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話又說回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生活都是很平淡的,總是在不斷地奮斗,幸福就是奮斗的過程,結果往往不如過程那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