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生能力檢測(PISA)排名可信度受學者質疑


51出國留學網(wǎng)www. 2013年08月28日 11時訊

國際學生能力檢測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慣稱PISA測驗,是由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 執(zhí)行,針對15歲學童進行數(shù)學、科學與閱讀能力檢測,并于每三年發(fā)表其檢測結果。PISA檢測目的在于檢討各國的教育品質對于經(jīng)濟成長影響之個別差異,此檢測廣受各國政府重視,并深深影響其教育方針,例如英國教育部部長Michael Gove即針對英國在2000至2009年間排名下滑而進行大規(guī)模教育改革。PISA排名始于2000年,受國際公認是最具可信度的教育指標,然而此指標的參考價值近日卻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爭議和討論。????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Svend Kreiner教授最新發(fā)表的文章指出,PISA排名所使用的Rasch模型具有相當問題存在,其結果導致各單一國家排名有範圍落差,例如:加拿大的排名可能介于2至25名,日本可介于8至40名,而英國可介于14至30名。Rasch模型的機制在于以採樣學生的成績進行統(tǒng)計運算,以其結果預測所有母體學生,亦即所有參與此能力檢測國家的學生,可能的檢測表現(xiàn)。Kreiner曾為Rasch模型設計者Georg Rasch的學生, 熟知Rasch模型操作方式的他對于PISA排名深感憂慮。他表示使用Rasch模型的先決條件是所有測驗問題必須一致,亦即難易度需等同,否則將存在項目功能差異 (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簡稱DIF) 的問題。然而基于各國文化與民族性差異,OECD必須避免部分可能涉及精神層面的敏感問題,此舉即造成Rasch模型的公正性受損。

國際學生能力檢測(PISA)排名可信度受學者質疑


國際學生能力檢測(PISA)排名可信度受學者質疑

???? 舉例來說,2006年的閱讀共有28題,OECD對其中8題潛在文化歧視的問題進行差別刪減,因此并非所有國家的學生都回答一樣數(shù)目的問題,然而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受爭議的問題確實對于有回答的學生之成績有所貢獻。此外,Kreiner指出,2006年的閱讀檢測中,完整回答所有問題的受測學生只占10%左右,40%的學生只回答14題,而將近一半的學生完全沒有回答任何閱讀問題。除了閱讀受爭議, 數(shù)學亦有50%學生完全沒有參與測試,但Rasch模型仍然就兩項學科演練出所有參與國學生的排名。???? OECD對此評論進行回應,他們表示PISA測驗的目的在于提供各學生的學科表現(xiàn)預測值,而非個別學生的實際測驗成績,即使刪除了文化敏感問題,其余的問題仍存在語言和文化本質上的差異,而OECD的工作在于減少而非消除此差異。Kreiner對此回應并不認同,他表示此差異仍然足以讓Rasch模型無法正確運作,因此PISA排名 「完全無法信賴」。OECD技術顧問Ray Adams回應,Kreiner的研究僅採樣小規(guī)模的群體,進行測試問題的分析,以致研究結果顯示PISA測驗問題具有高度功能差異。他表示當測試題庫達到大量規(guī)模時,任何排名上的差異都會被平均分擔掉。Kreiner在近日發(fā)表的文章對此解釋進行回應,他將2006年的閱讀問題比照PISA測驗進行分組,并除去8題;OECD表示具文化敏感的問題,然而其研究結果仍然顯示各國排名深受測試問題的差異所影響。OECD表示,并非所有Rasch模型的專家皆同意Kreiner的看法,認為只要DIF問題存在,Rasch模型就不能使用,畢竟沒有一個統(tǒng)計模型能完全適用于所有統(tǒng)計資料。對此Kreiner回應,即使所有統(tǒng)計模型都存在錯誤,某些錯誤相對較大,因此沒有理由繼續(xù)使用。他表示OECD的問題在于,無法提出任何證據(jù)證明PISA排名的有效度。???? 英國學者對PISA排名的信度亦提出質疑,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經(jīng)濟與社會統(tǒng)計學教授John Jerrim指出,英國雖然在PISA排名下滑,但 1999年到2007年間的數(shù)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TIMSS)結果卻顯示成績上升。Jerrim探討此反差,發(fā)現(xiàn)每回的PISA測驗中,學生受測的時間差異 (學年頭或尾),以及參與的樣本差異(注1)皆可能導致各國在PISA測驗的排名異動。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社會統(tǒng)計學教授Harvey Goldstein亦對PISA測驗的樣本代表性存有疑慮,他表示十年前他便建議OECD 應該對採樣學生進行長期研究,以測試各項差異性的因果關係,然而OECD至今仍未採納此建議。???? 儘管OECD表示,PISA測驗結果不僅僅提供排名,更提供有深度的分析,作為教育政策的參考,然而對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PISA排名即為PISA測驗的全部,也是其影響所在。 2012年的PISA測驗結果即將于2013年12月3日公布,在各國引頸期盼同時, OECD與學術界的爭戰(zhàn)恐將持續(xù)延燒。

注1:學校與學生有權拒絕參與PISA或TIMSS測驗,2000年與2003年的PISA測驗實施時,許多數(shù)學較弱的學生沒有參與測試,因此可能導致英國在2000年與2003年的PISA排名較2006年與2009年高。

國際學生能力檢測(PISA)排名可信度受學者質疑

資料來源:Stewart, W., 19 July 2013, Pisa rankings are 'utterly wrong', academic claims. TES, 5053, 8-9.Stewart, W., 26 July 2013, Is Pisa fundamentally flawed?. TES, 5054, 28-32.Jerrim, J. (2011) No hard evidence that England has slid down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tables, study says, http://www.ioe.ac.uk/60021.html.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tǒng)。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yè)。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xiāng)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yè),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fā)展東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fā)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xiāng)社設社學,即鄉(xiāng)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shù)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xiàn)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jīng)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51出國留學網(wǎng)www.)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jīng)。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chuàng)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jīng)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m.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