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圈”,你了解嗎?


德國“留學圈”,你了解嗎。德國留學公立大學免學費,生活費低廉,吸引了大量的留學生。去德國留學大部分同學對德國“留學圈”很關注,下面上海外國語大學德國留學專家為您解析。

德國“留學圈”,你了解嗎?


德國“留學圈”,你了解嗎?

一、德國“留學圈”基礎信息

德國“留學圈”,你了解嗎?

經(jīng)濟條件:留德主力軍來自每年計劃為留學支付十至十五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家庭,來德后就讀語言班,本科或研究生。此外是一部分可以拿工資的博士。

專業(yè)選擇:毫無異議的工科為主。至于文科也有法律、經(jīng)濟、語言文學、哲學、音樂等專業(yè)。

留德時長:學生簽證大限為十年。語言班最多可讀兩年,本科學制三年(沒有最長時限),碩士學制兩年(同無時限),博士沒學制愛讀幾年讀幾年。鑒于近兩年的新留學生還是以工科碩士為主,而大部分學校對工科碩士有六個月畢業(yè)實習的要求,所以大膽估計工科碩士們所需的畢業(yè)時長為語言班一年+碩士三年等于四年(英語授課碩士另計)。文科碩士們相對輕松,勤快一點的話,按期兩年或延長一個學期即可畢業(yè)。

畢業(yè)去向:在德國成功畢業(yè)的少年們分為兩類:一類是堅決立刻回國策馬奔騰紅塵做伴,多來自文科(不是黑,妹子我也是文科生呀)或已在國內落實了極好工作,這一類大概占百分之三四十。其余大部分少年還是抱著“先工作幾年攢攢海外經(jīng)驗再做去留決定”的想法。德國前兩年頒布了新政策,大力挽留外籍技術人才,于是本人認識的理工科、醫(yī)科博士們百分百就業(yè)了,即使不大懂德語。工科碩士們相對難些,不過只要成績過得去,德語能交流,不挑剔工作地點的話(某些企業(yè)坐落在村子里,當然,在德國人眼里已經(jīng)是座小城了)還是有不少機會。至于文科碩士此時唯有嚶嚶嚶嚶嚶。

理工科碩士或博士畢業(yè),進德企的可能性非常高。文科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大部分還是選擇了會展公司/外貿(mào)公司/旅行社等在德華人企業(yè)。畢竟中國人比較靈活,只要你干活又要錢少,基本不大在意你究竟是什么專業(yè)的。

二、“留學圈”の日常

生活費用方面:高票答案其實說得已經(jīng)比較詳細了,貼一點自己花費的詳細賬目供參考?;A信息為女生,西德,十萬人小城市,20平一居室房間(私廚私衛(wèi)),在家做飯為主(食堂伙食熱量太高啊攤手)且食量不大,社交正常,購物欲正常(誰要相信你啊)。

每月必交費用:房租+水電暖+網(wǎng)約為280歐,保險80歐,手機20歐,健身房45歐??傆?25歐。

其他花費(六月為例):自購食物115歐,在外就餐75歐,日化用品45歐,衣物45歐,雜物23歐。總計303歐。

六月份花費共計728歐,全年約計8736歐,折約74256人民幣。這個數(shù)字在德國應該可算是平均水平。男生在日化和衣物類可能花銷較少,但在食物類上應該找得回來。

這樣的費用維持的生活是這樣的:居住上有獨立不受影響的個人空間且交通購物方便;食物上除德國超市的肉蛋蔬果(不考慮奶酪,披薩,冰淇淋,蛋糕等高熱量食物)外還能買些亞超普遍偏貴的食物嘗嘗鮮,此外六月賬目還包括了一次五人家宴的食物;社交上保證一周一次的聚餐;衣物上可以在HM或Zara買一到兩件;日化上可以在藥妝店買兩瓶護膚品。

在我所在的城市,如果住學生宿舍或與人合租的話,住房費用還可以再減少50歐左右。如果習慣吃食堂或肉夾饃外賣的話,每餐2.6歐到5歐不等,食物費用可能要增加50-70歐左右。

PS:每學期的注冊費,回家機票+禮物費,長短途各種旅游費,添置大件電器 / 家具費沒有計入以上費用。

課余生活方面: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課余生活精彩程度截然不同,這是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顛撲不破的真理。

中國人的聚餐始終還是以中餐館為主要地點。十來萬人口的小城市里,中餐館可能只有寥寥四五家,還可能有兩三家只做賣給德國人的改良中餐自助(特征為:一,油大;二,有啥炒啥;三,都一個味兒)。而大北威圈,大法蘭圈,大柏林圈,大慕村圈,大漢堡圈,大甜甜圈(什么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等地,不要說八大菜系,連燒烤鹵味風味小吃都不在話下。

國內聚餐過后多半要尋地再續(xù)一攤,在大城市如法蘭和杜塞,勤勞的中國人早已開起了不遜于國內水平的KTV。而在小城市,聚餐通常只是聚餐。

大城市通常也意味著可逛的地方多。要購物,盡管約閨蜜基友去逛街;要拗文藝造型,博物館島歡迎你。小城市的步行街通常兩小時可以仔仔細細從頭逛到尾,景點也無非歐洲三大件——教堂廣場市政廳。就算要通過一些奇奇怪怪的方式減壓,據(jù)有見識人士透露,大城市的服務也比小城市花樣兒來得多而新奇一些(這回你真的夠了)。捂臉。

當然了,有錢和沒錢的課余生活精彩程度也截然不同(真的不是在拉仇恨),這也是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顛撲不破的真理。

還是以小城市的沒錢少女(也就是答主本人嚶嚶嚶)和她的小伙伴們?yōu)闃影褰榻B吧……大家學業(yè)任務普遍較輕的時候,基本保持一周一聚或兩周三聚的節(jié)奏。規(guī)??刂圃谖宓绞?,主節(jié)目通常是在外or在家聚餐聊天。在外聚餐后可選擇酒吧續(xù)攤,某些酒吧可以打臺球。在家聚餐后如果洗完碗還有力氣,來兩局桌游也是極好的。如果只是一群男生商量“今兒是爺們日,我們要做些爺們的事情!”那項目就不同了。通常有撿肥皂(大誤),足球籃球羽毛球,Dota / lol / 星際等。忘了在哪個答案里看到一句,“留學生必然經(jīng)歷過餃子之夜和火鍋之夜”,如果再加上“三國殺之夜”和“部落榮譽之夜”,這概括就簡直精準得催人淚下。如果有全天空閑時間,城市周邊景區(qū)一日游也是常見聚會項目。有空閑時間但想自己靜靜的時候,健身房是首選。周二下午如果沒有課,看場半價電影也不錯。

當然也有跟德國同學的往來,場合通常是打著各種旗號的Party,可以是酒吧或自家。去家里的話帶盒自制點心或酒就可以了。但除了一些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意打扮自己的主題Party外,其余的大部分只是戶外烤肉,喝酒+跳舞。曾經(jīng)問過一個同學,“你們德國人沒有課的時候到底都有什么娛樂啊……感覺大家吃了晚飯都在酒吧里呢?!?誰知她瞪大眼睛一臉的義憤填膺:“我們當然有好多事可做!可以去喝咖啡!去散步!再說酒吧里有那么多種不同的酒!”

人際交往方面:德國總體上培養(yǎng)的,還是一種獨行俠作風。學校里沒有班級概念,選課自由,學分修夠即可,同樣的,也就沒有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同學概念。這學期你和某兄弟同選三門課驚呼有緣,下學期就可能再也不見他身影。

但是華人留學生們相對還是很抱團的……同專業(yè)的會商量著盡量選同樣的課程。無他,唯課程太難需要協(xié)作爾。所以第一類小團體大體可按專業(yè)分類,清晰了然,如按本題風格,可稱為“機械圈”“計算機圈”“經(jīng)濟圈”“法律圈”等。此種團體因存在戰(zhàn)友情誼,如成員人品均不太差,則相對較為牢固。

第二類可稱為“室友圈”。很多城市大概都有幾棟公寓或幾個街區(qū)是中國學生聚居地,早不見晚見,出不見回見,總會慢慢熟起來。一閑聊二邀聚,一來二去就是一個小團體。此種團體因成立純屬偶然,故若非三觀特別投機,則易聚也匆匆散也匆匆。

第三類則是“同好圈”,多見于男生,如游戲小團體,足球小團體等。這種團體看似有共同愛好聯(lián)系緊密,但也許團員間的聯(lián)系僅止于共同愛好。男人們的感情妹子不懂,此處呼吁有識之士指點。

當然也有人游離于各團體之外,如學霸,如奇葩,如大俠,如綠茶,不予贅述,懂得就好。

總體而言,有人的地方當然就有江湖,中國人的江湖,四海其實大致皆同。

以上是德國“留學圈”介紹,希望對留學生有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留學信息,請訪問上海外國語大學德國留學官網(wǎng)。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德國“留學圈”,你了解嗎?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想要了解關于出國留學的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學校百科網(wǎng):【出國留學】。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m.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