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UAL在其官網發(fā)布了第9座新學院——UAL 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盡管發(fā)布的悄無聲息,但一經發(fā)布,依舊在藝術界引起了不小轟動。距離上一次發(fā)布新學院,社會設計學院SDI,才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此迅速,第9座學院就這樣落地了。UAL第九學院DAI,非殖民化藝術學院。
說是第9座學院,但實際上,從性質屬性上來看,依舊是帶有一些“研究所”意味的學院。這一點與去年新開學院CCI,以及上月新開學院SDI一樣。但說實話,我對這所學院的開設,唯一的驚訝只限于時間如此之快,而對于倫敦藝術大學UAL選擇“非殖民化”這個話題,卻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并且在完整的深挖了這個學院后,我也更加肯定:DAI這座學院的成立,并不單單局限于單獨“學院”的研究發(fā)展,而是對UAL整體9座學院,從教學體系,到未來規(guī)劃的一次“大改造”!
首先說說,為什么我不感到意外:
一方面從歷史原因來看,“殖民”一直是困擾英國發(fā)展的遺留問題。英國曾一度是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國家,像近年來遲遲無法落下終錘的脫歐,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英國與愛爾蘭的邊界問題,而愛爾蘭就是英國最長久的殖民地之一。
臨近脫歐,從英國整體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直至當前,于英國而言,非殖民化確實是必行的一個方向。尤其對于英國院校來說,非殖民化的主題討論,也一定會更加廣泛的被各類大學所關注。
另一方面,藝術的發(fā)展和進程,往往都與時代的變化脫不開關系。平時比較關注世界性藝術話題的同學可能會發(fā)現(xiàn),非殖民化也一直是藝術進程中無論何時都總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從去年開始,尤其是今年,世界性藝術環(huán)境都在更加“瘋狂”的將“非殖民化”作為討論的熱點。比如為改變藝術界“白人至上”的狀態(tài),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種族問題,很多藝術機構和世界級藝術展覽都在重新討論“非殖民化”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尤其是indigenous方面的問題)。
2017年,藝術家Dana Schutz在惠特尼藝術博物館展出的《開棺(Open Casket)》就曾引起世界性的爭議,這幅作品所描繪的就是非裔男孩Emmett Till的葬禮;再比如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最佳藝術家獎的獲得者Auther Jafa就是一位致力于用藝術作品探討美國種族問題的藝術家;再像第10屆柏林雙年展更是第一次全面啟用泛非洲策展團隊;還有今年特納獎得主之一的Oscar Murillo,其參賽作品同樣試圖間接的引起人們對殖民問題的思考。
直到前段時間,10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倫敦Frieze Art Fair,更是歷屆展會中最具“去殖民化”的一屆。尤其是增開了全新的“Woven”單元,從編織藝術的角度,去探討了殖民文化的問題……(上圖為Oscar Murillo作品,下圖為Woven單元展覽現(xiàn)場)
一系列的種種事件和歷史原因,都在暗示著這個學院落成的必然結果。正如學院官網主頁所說:The new UAL 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 seeks to challenge colonial and imperial legacies and drive social,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We imagine the Institute as a de-centred,disruptive,evolving and porous space.
新的學院將致力于挑戰(zhàn)解決殖民問題,帝國遺留問題,從而去推動社會、文化和整體體制的變革?!瓰榇?,UAL第九學院DAI,設想為一個發(fā)散性的,突破性的,不斷發(fā)展的多維度開放化空間。
想要了解什么是Decolonising Arts,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非殖民化。非殖民化從字面意思和本身含義上來講,指的就是殖民國家取消對其下屬國家的殖民統(tǒng)治。但是非殖民化所要做的,并不是單純通過一紙文書就去殖民化,更深刻的來講,需要“將人們的思想,從殖民意識形態(tài)中解放出來”,尤其指的是那些根深蒂固的、劣等思想。
正因如此,非殖民化在各類探討中雖然具有方向的確定性,但也一直飽受爭議,在藝術領域,近期最常被討論的爭議性話題無外乎:此前西方世界常常說到的“跨文化、跨地域的接納更多藝術和思想維度”,是否是基于‘白人至上’而言的一種歧視?
而UAL這次則直接提出,在搭建這座全新的學院時,會首要考慮印度作家Arundhati Roy提出的關于非殖民化的解讀:Whose colonisation of whom are we talking about?/我們在談論誰的殖民化問題?殖民化問題不僅是雙向的,更是全世界都同處的大環(huán)境歷史問題,需要結合不同的方向和個體去進行具體分析。
為此,UAL此次也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研究方向和未來發(fā)展意圖:這個學院建立的基礎,源于AHRC黑人藝術家與現(xiàn)代主義研究項目(BAM),這是一個研究英國公共藝術與收藏中,非洲和亞洲文化遺產的藝術家項目。而UAL此次也希望基于這個項目,去更深一步的探索我們是如何認識或忘記一些藝術家、藝術作品、歷史的,從而繼續(xù)深入的探討這一項目。
“黑人文化”一直是藝術界備受關注的熱門和爭議點,尤其在藝術領域曾盛傳這樣的一句話“黑人文化是藝術界的寵兒”,而在當今非殖民化被更多關注到的同時,也有不少藝術機構和藝術家開始反思:這句話的背后,是否暗示了藝術界和世界文化對于黑人文化的過渡消費和刻意嘩眾?
這一點在UAL第九學院DAI計劃中提到的BAM也有“證實”,在BAM官網About BAM中,引用了Kobena Mercer文獻中的一段話:
在這篇文獻中,Kobena Mercer提到了一種隱含的“疏漏”——對于(英國)黑人藝術,人們常常習慣性的將注意力和討論轉移到藝術品之外,對種族身份和政治問題進行更多的討論。
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人都忽略了黑人藝術家和他們作品本身對于藝術發(fā)展的影響。即使某位藝術家極富才華和創(chuàng)作天分,但當他的身份為黑人時,人們關注的重點更多的會是他本身作為一名黑人所帶來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討論的話題也集中于這件作品背后的政治意義,而非他作為一名藝術家,為世界帶來的響應。
這對于那些有才華的藝術家來說,是不公平的,更是帶有歧視性的。而這樣的情況,其實也不只發(fā)生于黑人藝術家身上。那么,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真正的正視這些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當代社會急需去殖民化,從而平等藝術家、藝術作品、與大藝術環(huán)境之間的共存關系。
給出的這份介紹,其實也正好說明了UAL第九學院DAI對于這一問題的積極面對和思考:
-What does it mean to decolonise the arts?/非殖民化藝術到底意味著什么?
-How do we decolonise the curriculum and the university from within?/我們如何從自身出發(fā),進行課程和大學教學的非殖民化?
-How can we work to dismantle and transform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拆解或轉變我們已知的,和已經在做的一些行為?
借由這些思考和研究重點,UAL也試圖依托DAI來完成:
-Recognise local and global movements to decolonise./承認本土和全球化的非殖民化運動;
-Explore postcolonial,decolonial and intersectional thinking and practice./探索后殖民、非殖民化和交叉概念與實踐;
-Collaborate with individuals,collectives and organisations across the arts and education./與藝術,教育等領域的個人或組織進行合作;
-Gather strengths,amplify voices,and listen differently./聚集各界力量,擴大發(fā)聲,并用不同的方式采集這些不同的想法與聲音。
由于是新開學院,因此截止目前,UAL仍然未給出學院的專業(yè)及課程安排,不過也表示,在試點學年,學校會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研究和實踐:
首先在Visiting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來訪學者和專業(yè)人士方面,DAI提出將與TrAIN Research Centre和LCF進行合作。
TrAIN Research Centre,全稱為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national Art,Identity and Nation(跨國藝術、身份、民族研究中心)這是一個基于歷史、理論、實踐而搭建的建筑、藝術、交流傳播、手工藝、設計研究中心/組織。
在這里,學生和老師可以通過跨媒介、跨學科的合作,去探索全球背景下,民族文化對于藝術品和手工制品的影響。
研究中心當前正在進行的項目中,就包含了我們今天提到的BAM項目,其次Decolonising the Archives–Researchers in Residence Programme/非殖民化“Researchers in Residence”計劃,Researchers in Residence是一個為UAL學生提供短期居留權,去進行專業(yè)實踐和深度發(fā)展的項目。
此前項目的主旨意圖,是幫助學生更便捷的有機會去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造,比如可以去探索21世紀新型設計概念的發(fā)展、當前藝術的未來規(guī)劃、結合人文歷史等因素去進行創(chuàng)造等等。而在UAL提出非殖民化的當下,該項目也需要依托檔案館、圖書館等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改善和重建。
而“非殖民化”不僅是在這一個項目上,DAI還會考慮Decolonising the Arts Curriculum summer conference/暑期藝術課程計劃和Decolonising British Art–De-centering,Re-situating and Re-viewing Artworks and Collections/英國藝術整體的非殖民化,即對藝術品、藏品的重新定位和重新討論。
最后一點,我覺得是最特別的一個——Listening Zones。這是一個實驗性的公共計劃項目,會與目前正在開展的Decolonising the Arts Curriculum Zine項目交叉進行。
雖然在計劃標題上被稱為“Listening Zones”,但是查看Decolonising the Arts Curriculum Zine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項目更像是一個為藝術家、學者、學生、教授提供的,互相交流并彼此傾聽的契機。
比如已出版的Zine#1是這樣定義的:創(chuàng)刊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國際學生和有色人種學生在教學環(huán)境中,體驗和獲得成就方面的差異化問題。這本Zine針對UAL所有的學生和教職員工,與其說它是一本雜志,不如將它定義為一種提高認識并邀請大家進行開放對話的媒介。從而使大家可以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發(fā)展自己對非殖民化的理解和行動。UAL希望每一位閱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fā)。
作為一個正在進行中的項目,這本Zine的創(chuàng)辦將作為未來UAL學生和教職員工的任務與責任之一,但它并不是一本教材或手冊,要求學生或教師必須做xxx,而是更像一本從創(chuàng)意與設計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大家進行討論和想法發(fā)散的工具。
今天PS-ONE作品集輔導機構和大家分享了UAL第九學院DAI,——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非殖民化藝術學院。英國作為長久以來深纏殖民問題的國家,無論從當前國家發(fā)展來看,還是整體世界發(fā)展來看,非/去殖民化都是英國目前所面對的棘手問題之一。而此次UAL“急切”的搭建DAI,更是一次對殖民問題的直視和正面回應。UAL希望通過DAI去正向的解決此前數百年間積累下的殖民問題,以改善本土和世界的發(fā)展。
但話說回來,非殖民化并不是英國這一個國家所面對的問題,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需要正面應對的歷史和社會問題,因為曾經歷史的存在,當前的世界才會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樣子。而對于未來的藝術家和藝術界而言,更加有意識、有想法的去改變現(xiàn)狀,讓世界“去”殖民化,是所有人都要共同為之努力的目標。
正如今天我們最后提到的Decolonising the Arts Curriculum Zin的前言部分所提到的:
制度上的不平等和存在的壁壘,原因源于英國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歷史問題。而這種關于種族殖民觀念的想法一直被深深的嵌在當前的體制中。
W.E.B.DuBois曾說:“一個(教育/社會)系統(tǒng)/體質不能使那些本不應被保護的人或事被保護。而當今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就是,目前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依舊在將一些邊緣化的問題/群體,變得更加邊緣化,而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此前的一些理念就必須被解除。越來越多的國際聲音在表明“去殖民化”,從學校的課程,到校園建設,再到學生和教師員工所面臨的歧視……
直到2016,一項由學生主導的,名為“UAL SO WHITE”的運動正式的揭露了這些問題,并促使我們采取了緊急行動和反思。盡管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所作所為,去改變UAL現(xiàn)有的教學結構和文化傳播方式。
非殖民化從來都不是某一所院校需要單獨解決的問題,但只有當如UAL這樣的院校,首先從自己去進行改變,才有可能更廣泛的影響到個人、群體……
此次UAL第九學院DAI,非殖民化藝術學院,做出如此巨大的改變,在我看來,完全可以理解為是一次對于所有學院的重新“改造”和對以往、未來教學方向的反思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