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在意大利讀的,如果當時選擇繼續(xù)申請意大利的研究生,我可能都不需要來漢藝,把本科的作品稍微改改就成。
但是,既然已經(jīng)在意大利待了這么多年,有深造的機會,我為什么不換個地方感受不一樣的藝術氛圍呢?
所以我選擇倫敦,選擇皇藝,要選就選世界第一。
在意大利學藝術對我影響很深
我本科在意大利的歐洲設計學院(IED)學習Fashion Design。意大利嘛,大家都知道,高級成衣做得很好,鞋靴皮具專業(yè)也是行業(yè)內(nèi)首屈一指。我們學校的特色是從大二開始選擇具體的設計方向,如男裝、女裝、鞋包配飾等,我選了配飾作為細分專業(yè),課程涉及鞋靴、箱包、眼鏡、小皮具等。我最喜歡鞋靴設計,申請皇藝也選了這個方向。
我是用高考和藝考成績申請的歐洲設計學院,正好趕上了意大利的圖蘭朵計劃,意大利語在國內(nèi)考到A2就可以參加這個計劃。大學里的中國人很少,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完全融入了當?shù)氐墓?jié)奏,跟外國同學交流很多。
威尼斯的兇猛海鷗
我們學校的課程設置還是很全面的。大一上一些軟件課、手繪課打基礎;大二逐漸側(cè)重專業(yè)課;大三呢就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性和前沿視角。像我在本科階段接觸的時尚包容性與適應性、美學、藝術符號學都對我申請碩士幫助很大,最后我也是基于本科階段的積累寫了Study Proposal。
打版課認真做筆記
我本科學校的背景還是蠻強的嘛,一畢業(yè)就收到了安踏的offer,但我那會正在隔離,突然多了很多空閑時間,讓我去思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雖然本科階段的學習成果也足以支撐我直接進入工作崗位,但是越是深入了解藝術的內(nèi)核,越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藝術領域外延的求知欲很強。家里人也是非常支持我繼續(xù)讀書的,順理成章地我就開始準備繼續(xù)出國讀研究生。(對了,我還是個四年的專業(yè)代購,我的ig是_CHANGXIAOYU_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加我~)
買買買的小票~
我想倫敦的藝術氛圍應該更前衛(wèi)吧
意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藝術設計行業(yè)是世界標桿了,但就像我開頭說的,已經(jīng)在意大利待了這么多年了,雖然承認那里的藝術氛圍相當濃厚,但繼續(xù)在意學習我的視野可能會囿于既定的模式。
INDESIGN崩潰日常
倫敦在我看來是先鋒實驗性藝術的發(fā)源地和聚集地。不管是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這樣的主流設計師,還是很多underground藝術文化群體,都是從倫敦起源的。所以我選擇去英國讀研也是為了發(fā)現(xiàn)自己更多的可能性,突破原本的舒適圈,嘗試在設計中加入更大膽,更有個人色彩的元素。
除開排名,我選擇皇藝是因為皇藝會賦予我更多的可能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皇藝的鞋靴設計是包含在配飾設計里的,也就是說,會和其他方向如箱包、眼鏡、可穿戴配飾等專業(yè)的同學一起上課。其實藝術都是共通的,我自己興趣很廣泛,愿意了解各行各業(yè)的動向。就像在漢藝學習的這幾個月,我就收獲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多啟發(fā)。
碩士畢業(yè)后我應該會在國外實習工作。我自己還是蠻理性的,在沒有經(jīng)驗和資源的情況下創(chuàng)立自己的品牌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我更希望進入奢侈品品牌去學習,因為這些品牌提供給設計師足夠的空間去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新一季的靈感來源是沙漠,那么公司可能會提供足夠的物質(zhì)支持讓設計師去沙漠尋找靈感。
放空自己
我想要做一個不內(nèi)卷的人,靜下心來做設計。而這在國內(nèi)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中國市場太講究效率,但效率太高不一定是好事。
舍近求遠,我從南方來北京漢藝上課
其實相比于距離,我更在意老師的水平和上課體驗。所以去年十月份我專門從揚州來北京漢藝聽了侯老師的試聽課,當下就敲定了在漢藝做作品集。
在漢藝上線下課能認識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自習的氛圍也好,線下課有些小問題老師幫忙拿主意很快就定了,但是線上的話可能會有溝通的延遲 。
一些不喜歡卻又不得不做的材料實驗
申皇藝的四個項目,其中兩個是在本科階段做的,漢藝的老師幫忙篩選改進,做一些取舍,使它更符合英國院校的要求,包括增加更多的一手調(diào)研,使我的項目更完整,更能體現(xiàn)出我獨立的思考能力等等。我這個人比較糾結(jié),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就像寶貝一樣,舍不得刪,但漢藝的老師就很果斷,會直接告訴我,這些都不要哈哈哈。事實證明,老師的意見很奏效。
其中一個項目“人間仙境(江南園林)”算是做得非常得心應手的。因為我是揚州人,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園林,揚州鹽商,漆器這些歷史文化符號也非常多。再加上我爸是盆景藝術家,他也愛收藏一些盆景和古董,可以說我是在藝術的熏陶下長大,更喜歡江南式含蓄的審美。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任何藝術形式做到極致,能夠和我產(chǎn)生共鳴的,我都喜歡。
另一個本科階段的項目是關于時尚包容性的。這是受到我本科一些跨性別者同學的啟發(fā)。這些同學平時在選擇服裝和配飾時會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有些生理性別是男,心理性別是女的同學,他們就會按照女生的方式打扮自己,但女鞋的尺碼最大也就到40碼,女鞋的鞋楦也不符合男性腳部結(jié)構,所以他們面臨的問題一是買不到合適的碼數(shù),二是穿起來會不舒服。
全班一起參觀意大利鞋楦廠
我做的改進是在碼數(shù)和鞋楦(鞋子的靈魂)上,不再區(qū)分男鞋和女鞋,模糊了鞋靴設計中的性別界限。我希望我的設計更具包容度,能被更多的人選擇,同時我也希望我的設計理念能夠通過成品與穿戴者溝通并產(chǎn)生共鳴。
在漢藝做的兩個項目,我選擇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本科的項目大部分與中國元素有關,雖然很擅長,但考慮到皇藝等英國院校更青睞對社會話題敏感度高的學生,所以我選擇做了動物實驗和戰(zhàn)爭的主題。
其實談到動物實驗難免會聯(lián)想到一些令人不適的畫面,這也是我在一手調(diào)研時不可避免的部分。但我不太希望我的設計流于表面,比如說在鞋子上加一些動物的元素例如豹紋,或者膚淺地模擬動物身上的傷口,用這樣直白淺顯的方式去表達對動物實驗的質(zhì)疑。我更側(cè)重于醫(yī)療器械對于動物的影響,最后拍成片的時候我也要求模特模擬出動物被折磨、被囚禁的狀態(tài)。
動物實驗
戰(zhàn)爭題材在藝術領域是老生常談了,所以我以“被戰(zhàn)爭摧毀的文物”為突破口,通過表現(xiàn)戰(zhàn)爭對文物的傷害,呼吁大眾反思戰(zhàn)爭對于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
被戰(zhàn)爭摧毀的文物
在這兩個項目中,漢藝不僅在設計方面給予我很多幫助,排版上也教給我很多新的知識。我在學術上是相對嚴謹?shù)娜?,我希望我作品集的最終呈現(xiàn)是理性的,循序漸進的,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排版老師刑老師在這一點上非常能夠get到我的點,她幫我梳理清了我的排版邏輯,包括對細節(jié)的把控。
雖然我申請的比較晚,但是我一直跟著自己的節(jié)奏走,加上漢藝的老師也給了我很多信心,會具體地告訴我走哪一步,怎么走,所以申請季這一路走來,我基本沒有破防和焦慮的時候。我想這也是來漢藝的原因之一,有專業(yè)的老師陪著,心里穩(wěn)穩(wě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