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放棄國籍遠嫁美國,為何如今活成了笑話?
因為現(xiàn)實超出了理想的范疇。20世紀90年代,中國掀起了出國留學的熱潮,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佛女生劉亦婷。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報》刊登了一則頭條新聞:《我要到哈佛學經濟》,報道稱劉亦婷被包括哈佛在內的四所美國著名大學錄取,并獲得了全額獎學金。當時,劉亦婷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人物,甚至許多著名的媒體機構也發(fā)布新聞稿。
在去美國之前,劉亦婷答應在完成學業(yè)后回來為祖國服務。她去了美國后,她的母親立即寫了一本關于她成長的書,火爆全國各地。那時,劉亦婷是80后和90后的噩夢,因為她是其他家庭的孩子。令人驚訝的是,劉亦婷出國后再也沒有回來。她不僅放棄了中國國籍,還嫁給了一個美國人。但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劉亦婷今天怎么樣?
劉亦婷目前的局勢可以說是有點出乎意料或像是一個玩笑。如今,她在美國成立了兩家公司,即“睿識資本”和“惠恩資本”。但它們都失敗了。她現(xiàn)在是“秦嶺資本”的合伙人,負責為中國投資者和美國機構提供合作和咨詢。換句話說,她被稱為“中間人”,為中國土豪尋找美國房地產而工作。和她這個年紀的“壞男孩”韓寒相比,劉亦婷真是個笑話!
事實上,劉亦婷成為“哈佛女孩”的原因是因為一些教育團體的操作。否則,一個沒有獲獎,沒有藝術專長,甚至連打半個小時乒乓球都有困難的人怎么能同時被四所著名的大學錄取呢?
采訪成功人士的采訪稿是什么?8月10日,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魯豫以大運會文化使者的身份來到了大運直播間,與網友在線交流,聊工作,聊生活。
清麗的淡妝、簡潔的衣衫——魯豫看起來像個鄰家女孩。
清新可人的陳魯豫來自北京,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yè)。尚未從學校畢業(yè),她即被中央電視臺選中擔當《藝苑風景線》欄目的主持人,1994年底獲“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jié)目主持人”稱號。
1996年加盟鳳凰衛(wèi)視后,魯豫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fā)燒友》和《神州博覽》節(jié)目,其中《音樂無限》節(jié)目在亞洲地區(qū)極受歡迎。
1997年,陳魯豫參與了多項大型節(jié)目的主持工作,其中包括舉世矚目的《香港回歸世紀報道——60小時播不停》和《戴安娜王妃葬禮》現(xiàn)場直播等。
從1998年4月起,陳魯豫擔任新創(chuàng)資訊節(jié)目《鳳凰早班車》主持人,以“說新聞”而不是“讀新聞”的主持風格,在溫和與輕松的氣氛中,將世界最新消息娓娓道來。
2000年,她被著名刊物《新周刊》評為“2000年度最佳女主持”。
“擔任大運會文化使者讓我圓了許多夢”
今年7月初,魯豫被大運會組委會聘為文化使者。對此,作為電視工作者的魯豫非常高興。
“能成為大運會的文化使者,我非常高興,做大運文化使者是我的驕傲?!濒斣V大網友說。
她告訴大家,這次回北京,原本有其他任務,但她會盡量抽出時間多出席大運會組委會安排的活動。
“大約在兩個星期前,我擔任了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禮儀引導員選拔賽的評委?!濒斣フf。
既要當大運使者,又要當電視主持人,魯豫認為二者有沖突嗎?
“沒有沖突?!濒斣セ卮鹫f,“如果我沒有時間,大運會組委也不會強迫我做什么。其實,擔任大運會文化使者讓我圓了很多夢。我很懷念校園生活,擔任大運會文化使者,使我回憶起原來的校園生活。真的,擔任大運會文化使者是我的幸福!”
“別說河南人不好”
魯豫說:“我的名字里有‘魯’和‘豫’字,這是因為我媽媽的籍貫是山東,而爸爸的是河南。但我又是在上海出生、長大,一直到7歲才來到了北京。因此,我始終說不清自己算是哪地方的人?!?/p>
針對社會上個別人對河南人的偏見,有著四分之一河南血統(tǒng)的魯豫辯解道:“我在上海講演的時候,也聽人說過,很多造假的都是河南人。但是我不太認同這種說法。事實上,并不是大家不喜歡河南人,而是不喜歡造假的河南人。而實際上,造假的河南人只是河南人中為數(shù)很少的一部分?!?/p>
“不做電視,我可能是個好翻譯”
大學還沒畢業(yè),魯豫便成了中央電視臺《藝苑風景線》欄目的主持人,并在1994年底獲得“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jié)目主持人”稱號。
然而,魯豫告訴大家:“其實我從小就想當翻譯,而且一直覺得自己一定能成為一名好翻譯。如果沒有那次比賽,我現(xiàn)在沒準兒就成了一名不錯的外事翻譯呢?!?/p>
對一個女孩子來說,獲得“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jié)目主持人”這樣一個獎項,應該是莫大的榮譽,然而,魯豫從榮譽的背后看到了其他東西:“那段時間里,我其實充滿了矛盾,常常覺得看不到發(fā)展的空間。因為那個節(jié)目給主持人留的空間比較小,而給編導留的空間比較大一點。我明白,自己還有很大的能量可以發(fā)揮,所以最后選擇了離開?!?/p>
于是,魯豫做出了一個“激流勇退”的決定——放棄工作,留學美國。
“出國對我來說,并非為求一個怎樣的學位,而是想學會用一種國際化的眼光和角度來看待事物。當視野開闊了以后,我開始學會運用比較先進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美國的媒體競爭非常激烈,他們的制作方式和創(chuàng)意,都是最先進的。這一年,是我這一生中看電視最多的一年,對我日后做電視節(jié)目的影響非常大?!?/p>
“說新聞”——點石成金之舉
魯豫自創(chuàng)的一套“說新聞”方式一經推出,就紅遍了大江南北,各地電視臺紛紛效仿。采訪魯豫自然就要聊到“說新聞掌門人”一事,對此,魯豫笑著說,這也是“無心插柳”,被逼出來的。
“鳳凰衛(wèi)視是一個純商業(yè)操作的電視臺,節(jié)目講究‘輕操作’,人員配備盡可能地精干。就拿《鳳凰早班車》來說,連編帶播也就那么幾個人,又是早新聞,時間上根本不允許我仔細看一遍新聞,然后摘抄整理,最后再照稿宣讀。只能粗略瀏覽以后,將新聞要素作簡單記錄,然后直接上鏡頭,把我剛才讀到的新聞‘說出來’。于是便形成了如今的‘說新聞’。自己理解以后再告訴別人,要比照本宣科更能讓人接受?!濒斣τ浾呓忉屨f。
沒想到,魯豫就這么輕松一“說”,便將這個非黃金節(jié)目時段變成了鳳凰衛(wèi)視廣告價格最昂貴的節(jié)目時段之一。
“當我面對攝像機時,我的感覺是相當孤獨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幫我講這些話,只能依靠自己。但我又是安全的,因為我知道我接下去要講什么,不是此前別人幫我準備的講稿,也不是提示器上即將翻出的一排排文字,就像金庸說過的:‘手中無劍,而心中有劍?!濒斣ミ@樣形容著自己的“說新聞”。
系著紅頭巾去采訪國王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魯豫也經歷了很多重要采訪。其中有一次采訪約旦國王,聰明的魯豫是系著紅頭巾去的。
當時,魯豫正隨‘千禧之旅’節(jié)目組在約旦采訪。她聽說,登基不久的新國王將要到中國訪問,而這位新國王上臺后還沒有接受過外國記者的采訪。于是,魯豫就想,如果能采訪到新國王就好了。經過一番打探,魯豫得知新國王會去約旦的一個小城市和當?shù)氐氖忻褚娒妗?/p>
“我們就在那個會場等著新國王。會場里有很多約旦當?shù)氐睦习傩眨麄兌枷抵最^巾。而我們在一旁故意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希望能引起國王的注意。后來新國王阿布杜拉終于注意到我了,因為當時我系著紅頭巾?!濒斣τ浾哒f。
“網絡媒體有前途”
記者問魯豫,她如何看待網絡媒體,網絡媒體的發(fā)展是否會對電視媒體造成壓力,身為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她是否有危機感。魯豫回答說,網絡媒體發(fā)展有前途,對傳統(tǒng)媒體會起到促進作用,二者不會發(fā)生沖突。
“電視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廣播的時代就要結束了;但是事實證明,電視這么多年的飛速發(fā)展,不管是在西方還是中國,不僅沒有使廣播消亡,反而促進了廣播的發(fā)展。這是因為傳統(tǒng)媒體和新的媒體之間,永遠有一種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彼此可以互相促進。網絡和電視之間更是這樣。因為電視可以給網絡提供內容,而網絡又給電視提供了一種新的空間和舞臺。比如說,我做的節(jié)目可以在網絡上播,也可以在鳳凰中文臺、咨詢臺播?;ヂ?lián)網和電視之間不是對立的,互聯(lián)網可以作為電視的載體,給電視一個新的生存空間;而網絡的發(fā)展又特別需要電視提供內容。所以我覺得,以后,傳統(tǒng)媒體和新的媒體之間可能結合,形成一個大的集團、大的企業(yè),雙向發(fā)展。這可能是個趨勢?!濒斣フf。
“我是個幸福的女人”
魯豫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前夫是位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某服裝品牌的大中華區(qū)代理。兩人都能非常熟練地用英語和漢語交流;但是,因為某種原因,兩人終于分手。
“當緣分過了的時候,自然就分開了?!濒斣テ届o地說。
當記者小心翼翼地提及感情話題時,魯豫表現(xiàn)得非常坦誠:“我現(xiàn)在的感情生活很好,因為我一直覺得感情和事業(yè)不能只有一樣。如果只有生活沒有事業(yè),生活會很空虛,如果只有事業(yè)沒有生活,時間長了,你不知道你這樣拼命追求事業(yè)的目的是什么,人也會變得很空虛,所以兩者是不可獲缺的,它們應該是生活當中的兩個翅膀。我很幸運,這兩個翅膀我都有,我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我心里都很平靜,走到哪兒,我都有地方可回去,那是我的大后方,想到這兒我就感覺很幸福?!?/p>
如何寫好一篇采訪稿,先要做好采訪。采訪有一般性的事件采訪,還有對特約采訪對象的專訪,即人物專訪,這里僅就人物專訪多說兩句。
做人物專訪,先要把采訪前的功課做好,即對采訪對象有所了解,根據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列出采訪提綱,切記務必抓住重點和特點。
具體說來,值得進行專訪的對象,一般都是知名人士即公眾人物,這一類采訪對象往往唯我自尊,有的說起來滔滔不絕,有的“沉默是金”,如何采訪到需要的素材是需要下功夫的。
教育部:超八成留學人員學成歸國,他們留學后,為何大多選擇回國?根據教育部的一些信息,可以發(fā)現(xiàn)有超過八成的留學人員學成歸國,他們留學之后大多會選擇回國,主要是留學能夠讓自己鍍金,回國之后有更多的選擇。
在9月20號的時候,根據相關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在今年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了解到相關的信息,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各類的出國留學人員能夠超過八成,而且他們學業(yè)完成之后都會選擇回國發(fā)展。其中相關的領導人還提到在十八大之后,我們國家的教育朋友圈變得更大,的,因為于181個建交國已經開展了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與其他的150個國家和地區(qū)還一起舉辦了孔子學院還與58個國家以及一些地區(qū)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的一種協(xié)議。
這種方式能夠深入實施一帶一路也能夠共建一帶一路,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教育活動。在大家共同建造家園的時候,教育也會有所發(fā)展,能夠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再建設二十幾個魯班工坊之后又會啟動一些海外的中國學校建設試點?,F(xiàn)在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在蓬勃開展,在這個過程中審批環(huán)節(jié)評估緩解管理環(huán)節(jié)以及退出機制緩解,會不斷的完善新增的一些,學校也會有其他的項目或機構出現(xiàn),其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留學人員在選擇留學之后也是愿意回國發(fā)展的。
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看到我們國家的合作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將學子送出去交流學習,學成之后又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工作,現(xiàn)在的人才交流合作也會有所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有雙邊關系再注入暖力量和重力量,對于很多學子來說,選擇出國留學能夠讓自己的學歷提升,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回國之后的發(fā)展也會更好一些,提供更多的機遇和選擇。
近8成留學生選擇歸國,歷史上留學生對國家做出了哪些貢獻?在清朝末年,閉關鎖國的原因讓清朝落后了許多,被西歐國家反超過幾百年的科技還有政治制度等等。讓我們清朝不得不派遣我們頂尖學子出國留學,學一門技術回來,來改變國家的無為政治制度,來喚醒沉睡的巨龍,喚醒人們反抗的心,改變落后的中國,改變我們的懦弱無知。放眼看看世界,看看外面世界是什么樣子,我們應該怎么去挽救我們的國家。漸漸的有大批學生出國留學,遠離家鄉(xiāng),踏上就算咬牙都要走下去的路,為了我們的親人,為了國家。那我們來那些出國留學回來的才子們都帶來了那些“成果”:
在初中一篇文文章里我們認識了詹天佑,詹天佑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吧。沒錯,他也是出國留學回來的,他是從十七歲踏上那個辛苦的求學之路,他是考進了美國的耶魯大學,學習的專業(yè)是土木工程和鐵路專業(yè),在學校期間,學習成績優(yōu)異。回國后,1888年擔任了當時鐵路公司任工程師。之后建成了灤河大橋,還有從塘沽到天津的鐵路鋪軌工程。1905年清政府擔任詹天佑為修建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之后,在我國許多土地上建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鐵路軌道,因為他,物資運輸便捷許多,在當時落后的中國而言建設的不只是簡單的道路,也是通往科技進步的路。
還有非常出名的錢學森,可以說他使我國軍事方面的巨大貢獻者,他是在1935年去美國學習航空工程和監(jiān)控器動力學專業(yè),畢業(yè)后他當時因為在該領域成績優(yōu)異,本領非常硬,是當時美國的教授,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隨后,看自己的事業(yè)有成,自己的知識可以幫助到祖國,就迫切的想回到祖國,可是美國政府不想失去他,就迫害與他,他失去了自由,歷經五年時間,才回到了祖國的土地上,開始了他的報效祖國的路上。他在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研發(fā)出好多軍事和航天方面的科技。
還有出國留學回來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有:"兩彈一星"鄧稼先、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童第周、著名愛國將領孫立人等等。
疫情當前,為什么選擇出國留學的人依然有增無減呢?那些選擇出國留學的人,一定有不得已的理由。目前疫情還是非常嚴重,但是留學生依然還有很多,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他們這樣折騰,難道這種情況下留在國內不是最安全的嗎,可那些選擇出國留學的人并不這樣想,選擇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因為這些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沒有退路。很多留學的人都是因為在國內讀本科比較困難,而且在家上網課學習的自律性并沒有,所以會選擇出國留學上線下課程。而且很多人沒有機會參加國內的高考,只能去參加國外高考。還有一種是研究生出國留學,他們也許是在國內競爭者太多,自己并沒有能力去跟優(yōu)秀的學霸競爭,只能選擇出國。
其次就是因為出國留學能夠鍛煉自己的外語表達能力,很多學生比較在意語言實力,選擇出國留學去提升自己。很多朋友不擅長語言表達,所以就想要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他們想要選擇出國留學,在國外待一兩年,提升自己。包括鍛煉一下自身的獨立能力,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以及鍛煉自身的適應能力,出國留學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最后就是因為有些出國留學的學生經濟實力比較雄厚,比較想體驗留學生活。一些同學的家底比較厚,出國留學的費用高昂,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承擔不起,但這些能夠承擔出國留學費用的學生,就會選擇出國留學,他們也許想要換一下生存環(huán)境。
這些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出國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我們要用包容之心去看待這樣的現(xiàn)象。無論怎樣,都是鍛煉自己成長的一種方式,出國留學也并沒有什么不好,凡事都有兩面性,要客觀看待。
赴美留學大門再度敞開,近7萬留學生赴美留學,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曾經的海歸留學生很“值錢”,在中國的就業(yè)市場上,可謂是頂端人才,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出國留學。
相關數(shù)據顯示,在2015年之前,我國赴美的留學比例一直是增長狀態(tài),可在2018之后,增長趨勢逐步減慢,尤其是面對疫情的突然襲擊,打亂了留學生們的生活節(jié)奏。
疫情爆發(fā)之后,一些在美留學的學生“被迫”回國,美國也對各國留學生的入學進行了限制。而就在前不久,美國宣布向中國留學生開放“豁免”,學生申請通過之后就可以繼續(xù)在美留學。
美國大門再次向中國留學生開放,七成學生不回去在美國,有著世界頂尖級的學校,比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魯?shù)让?,每年都會有赴美留學的學生。
不過自從有了疫情,美國就關閉了留學的大門。不過最近宣布對中國留學生進行“豁免”,重新對中國學生開啟了大門,可這一次中國學生并沒有買他們的賬。通過留學機構的調查,將近七成的學生表示不想再赴美留學,有一些學生甚至取消了留學的計劃,無疑是在打美國的臉。
對于出國留學這件事情,近兩年大家都失去了原有的熱情,最直接的原因跟疫情脫離不開關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國內就業(yè)形勢,對于留學歸來有了重新的定義。
在我國,一些企業(yè)對于海外高校的認知度并不高,除非是響當當?shù)氖澜珥敿饧壝?,如果是一些不知名的海外高校,很多企業(yè)都不認可。
更多企業(yè)在招聘時,更加青睞國內985、211名校畢業(yè)的大學,這讓一些留學生的含金量打了折扣,在某種程度上,海歸確實不再那么吃香了,也就造成越來越少的學生,不會選擇出國留學。
赴美留學的學生,說出不愿回美國的真正原因很多人對于“留學生”這個頭銜,都感到很向往,可真正踏上這條路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條路走得如此之艱難。有一位曾經在美國留學的學生,說出了她不愿意回美國的原因。
首先,高昂的費用讓普通家庭難以支撐下去,即便花銷很節(jié)儉克制,普通家庭也很難幫助孩子完成留學生活。
其次,赴美留學的學生,死亡或者失蹤的新聞不在少數(shù)。美國的治安環(huán)境得不到保障,外來學生尊嚴屢屢受到侵犯,哪里還能有心思去學習。
另外,我國教育實力的崛起,往往不用羨慕其他國家的教育資源。清華大學更是力壓耶魯、哥倫比亞等美國名校,這樣的最新世界大學排名,讓國人為之自豪。如果成績優(yōu)秀,并不一定非得要往國外跑,在中國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海外留學生歸國后的現(xiàn)狀:找到滿意工作并不容易留學歸國后的就業(yè)形勢,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一些有著留學背景的員工,對比沒有留學經歷的員工,優(yōu)勢體現(xiàn)在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但是在努力程度、自制力以及穩(wěn)定性方面,有留學背景的員工要稍稍遜色一些。
現(xiàn)如今,留學生歸國后,想找工作是不難的,但是想找到各個方面都適合且又滿意的工作比較難,好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留學生應提前做好規(guī)劃與打算。
國內的就業(yè)市場早就過了“唯學歷論”的時代,一個人的經驗與能力才是招聘者們最看重的因素。所以普通的海歸留學生在求職的時候,一定要擺好心態(tài),不可好高騖遠,在身份上做到去“海歸化”,把自己當成一個在普通的求職者,面對競爭時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優(yōu)勢。
另外,中國一些大學的專業(yè)也更加迎合就業(yè)市場,一些留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并不十分契合中國的就業(yè)環(huán)境。企業(yè)非常重視學生們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如果單憑一段海外留學經歷,找到一個各方面都滿意的工作幾率并不大。
總而言之,無論是在哪里學習,都是為了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讓個人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有質的提升。對于是否留學這個問題,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得起,要依據個人情況而定。
在當下的大環(huán)境下,出國留學的就業(yè)前景并不具備優(yōu)勢,所以希望學生與家長要謹慎思考,理性對待。
采訪留學生有哪些問題請問你是要出于什么目的采訪大學生?是做節(jié)目,還是請經驗,又或者只是談談而已……不過對于有些大學生,好多多問題都通用的。
1,大學感受,
2,畢業(yè)感言
3,畢業(yè)打算
4,大學生活和一些個人習慣
5,也可以找些目前尚社會中的問題,讓他談談看法我班要舉行一個關于是否該出國留學的辯論,我方反對出國,麻煩大家想想點子1.留學含金量降低
a.國外大學教學質量參差不起, 特別是與國內合作辦學的以及中介推薦的大學,要不專業(yè)垃圾,要不就是學校垃圾
b.簽證難度大大降低, 語言要求大沒有這么嚴格,導致學生出國學習的效率質量降低
c.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華人圈子越來越大,在國外就更像找同說一種語言的朋友。學生不講英文,英語能好嗎?有學生甚至還說,英文比當初在國內還差了。
2.都是獨生子女,
a.出國不再是件苦事,家長也不舍得讓孩子在外面吃苦,結果在國外養(yǎng)成了奢侈,攀比,私生活不檢點等問題。參考留學垃圾此歌。
b.自理能力,獨立能力,自制能力,與人交際能力,都是獨生子女產生的問題,這也導致了留學垃圾存在的原因之一。
3.作為一個中學生,出國之后對自己的管理是個很巨大的問題,即使有親戚,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交流的缺失,這樣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半途而廢的問題發(fā)生.
4.中學生出國留學用的只能是父母的錢,年紀比較小,對于學習的問題有些時候考慮不是很完善,就會造成浪費,也加重了家庭負擔.
5.異國他鄉(xiāng),語言終歸存在問題,去外面上課,學習上沒有了家庭時刻的關注,就容易發(fā)生一些問題,然后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和信心,導致自暴自棄,因為此時回國學習已有了一些差距.
6.就是有很多潛在的危險. 像我身邊就有朋友出去租房子的時候被偷拍啊, 還有被被騙錢的,因為他們都覺得留學生有錢.一旦認識了居心不良的人,就很容易被欺負的
7. 就是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去適應這個社會.比如說我的語言問題不是很打,但是因為不了解制度還有一些常識, 我就白白多讀了一年這里的高三,那=我進大學的時候就比別人都大了.
8. 朋友圈子會變小
中國的朋友長時間不聯(lián)系了慢慢就感情淡了,這里的朋友每個人都很不定性 總換地方,而且真的能深交的也不過. 因為雖然大家都是中國來的,但是那么大個中國大家的背景文化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9. 父母. 他們對你的思念之情真的是無法想象的.自己拼命工作掙錢為的就是讓孩子離開自己??? 很痛苦. 而且除了像倫敦啊,紐約啊,溫哥華啊,巴黎啊這個檔次的城市,其它的外國的城市真的沒法跟中國的比!!! 差太遠了. 我爸媽就覺得是把我送出來吃苦了.
10.中國的大學雖然世界綜合排名不高,但是他專科排名有的是很高的.因為不是國際性大學, 沒有那么大的綜合實力所以排名不好. 所以說在中國的大學是可以學到真東西的.
11. 很多有錢人家的小孩,國內學不好就出國,出國的結果就是變更壞,這個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為什么吧.一次采訪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前期準備是否充沛。你認為采第一部分:采訪前期準備 有關采訪前的案頭準備等都不談。我主要根據自己的理解談3個小問題。 一、采訪要講程序,盡量預約,尊重采訪對象的時間和工作安排 事實: “在座的諸位,包括應屆畢業(yè)生,應該都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記者“無冕之王”的光環(huán)已經風光不再。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奉記者為神明的時代已經過去?,F(xiàn)在,即使新華社、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也很少有人以能接受他們的采訪為榮。 很多人對記者采訪是不勝其擾的。 我們知道,這兩年來已經出現(xiàn)過有學者向記者和媒體索要采訪費的事情。雖然從新聞的公共傳播價值上,這種做法值得商榷,但我個人覺得也是有道理的,我想,索要采訪費用者的最終用途也不一定就是想借此斂財,我的理解,就是不勝記者采訪干擾之苦。 而且,我也深信,無論何時,即使西方所謂——新聞如此自由并把新聞的作用視為第三權利的國家,也不會頒布一條法律說:“公民有義務接受新聞記者的采訪。” 為什么會這樣,道理很簡單。 隨著社會發(fā)展,公民自我意識的極大提升,現(xiàn)代社會公民特別是政府官員和學術界、企業(yè)界有身份的精英階層,他們都非常重視私人空間和生活質量,不愿意被人隨便打斷干擾,即便你是一名大報,譬如說《人民日報》的記者。 因此,明白這些后,身為記者,你在做時間不是很緊的采訪時,就要盡量提前預約,以備受訪者有安排,這是一個成熟記者必須養(yǎng)成的好習慣,也是對受訪者的尊重。 這種習慣可能在一些經濟類大報或北京、上海等地媒體工作的記者要普遍一些。中部城市特別是都市報中的記者的這種觀念要淡薄一些。 我們最忌諱的是,一個記者做任何采訪都埋頭往采訪對象的辦公室沖。往往會被擋駕。 怎樣預約? 一般方法是電話聯(lián)系,約定具體采訪時間。這是最常見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往往收效甚微。 現(xiàn)在最常見的方法是,與對方公司和專職負責宣傳口的人員取得聯(lián)系后,充分尊重他,并按照他的要求,把你寫好的大致采訪提綱,發(fā)傳真或電子郵件過去,然后他再上報后回復你確定采訪時間。 現(xiàn)在很多國際化的大公司和外資企業(yè)都這樣操作,它們習慣每天工作的計劃性和流程性,要求所有采訪者都預約,不會因為你要采訪而中斷。如果你想什么時候采訪了才約見受訪者,往往會撲空,而且還給人非常不懂規(guī)矩的感覺。 強調:你發(fā)過去的采訪提綱要有技巧。 這是基本常識! 你首先要明白對方要你發(fā)過去的采訪提綱,他是要給高層或者總裁看,那就決定了你的問題不要太尖銳,如果尖銳到對方害怕見你,你就失敗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發(fā)過去的東西只是宏觀上泛泛而談。 你要知道,各個部門的新聞把持人非常有經驗,看似不真誠的采訪提綱肯定通不過。你至少要具體說說你要采訪的東西。但對真正的采訪目的還是要盡力隱藏,不要太尖銳。而且,在采訪提綱中,還要言明對方接受這次采訪的好處。 記者的所有目的是先見到關鍵人物。 只有在見面后,你才能問你想要問的問題,你可以尖銳,可以非常銳利地提問,因為,這時候你已經擁有主動權了。即便受訪者拒絕回答或者狼狽逃掉都是新聞都是態(tài)度。 此外,你的預約采訪提綱要為自己留有余地 這個看似簡單,但很多記者會忽略。 在發(fā)過去的采訪提綱中,你還要加上一句:“如果您實在安排不出時間,請指派相關部門的人員接受采訪也可?!边@也是很有用的。因為,能采訪到對方指定的人士,肯定比你無功而返要強百倍。 我還建議,你最好能開張介紹信,見面時配合證件出示,這樣更顯得正式一些。 二、怎樣給采訪對象打電話? 給采訪對象打電話,要替對方著想,這不僅僅是話費問題。 不好現(xiàn)象: 我發(fā)現(xiàn),很多記者,在電話采訪時很會為自己節(jié)省,用辦公室電話或者用IP電話,但在給采訪對象通電話時就不那么注意了,特別長途電話采訪時。 為什么你不想想,那個正配合你完成采訪工作的專家學者、或者求助的弱勢群體,也想節(jié)省話費,他們對每分鐘的花費比你還要心疼。 記者這樣做多導致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后果就是:你采訪的對象,可能因為心疼話費,或認為你不通人之常情,只在匆匆之間給你有限的信息、敷衍了事,讓你得不償失。 我們其實可以這樣做: 1,你在長途電話采訪你的對象時,盡量不要打他的手機,打他辦公室或者家里的座機電話。 2,如果你手頭實在只有他的手機。你要做的就要在第一時間內,接通電話后詢問對方:“您身邊是否有座機電話?請告訴我打過來,讓您花費不好意思?!比缓竽泷R上主動打過去。 也許,有時候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的采訪對象身邊當時沒有座機電話,或者說他根本就不吝嗇自己的手機費。 但我相信,作為記者,你的這個善意提醒,會讓對方在一瞬間就能感受到你的善解人意,從而愿意配合你完成采訪,盡量為你提供信息。 人與人之間在溝通交流時,就是這樣簡單,你是善意的,你尊重并理解采訪對象,那么,你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例子:張越作為中央電視臺《半邊天》欄目制片人,她對所有記者編導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在聯(lián)系任何當事人時,都要注意不花對方的話費,只要有可能,必須由電視臺的記者打電話過去。 三、記者初見采訪對象在儀表上要注意的問題。 同樣,這還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因為涉及采訪對象對媒體的直觀信任度,和對你的信任,所以不可小視。 ——在穿著上 現(xiàn)象: 記者一般在外表穿著上,給人的感覺是比較休閑,這很好。但我的觀點是不要太過,即便是休閑,還是要有一種經過修飾了點隨便。 請注意我的表達:“經過修飾了的隨便”。就是說,你要表現(xiàn)自己的文化氣質和品位,畢竟,記者是文化人,大家對你自然有個外表形象的期待。 我認為,如果是遇到重要和正式場合的采訪,你更要注意自己的儀表。不要求你衣冠楚楚,但一定要整潔、大方、得體。 我認為有三點要注意: 一、不要在穿戴上太個性化。 這可能是我的個人偏見,我畢竟是70年代的人。我很反對一個新聞工作者,戴著很粗大的項鏈和手鏈去見你的采訪對象。 我還反對穿著奇裝異服,和頂著很時尚另類的發(fā)型去見采訪對象。 我認為,除非你是娛樂文化記者,你的工作就是見那些體現(xiàn)自己品位的人們。否則,你就沒有太多修飾自己的空間。 因為,無論政府官員這些有身份的采訪對象,還是普通百姓,可能更希望他所接觸的記者——至少外表看起來顯得沉穩(wěn)、不張揚、值得信任。 二、女記者在見采訪對象之前,可以化妝。 我建議所有女記者,在化妝之后見你的重要采訪對象。注意,我這里說的是重要采訪對象。 什么意思呢?就是盡管你天生麗質,也習慣了素面朝天。但你在見有身份的采訪對象特別是商界人士時,還是要化點淡妝,這是一種“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表達了你對采訪對象的尊重。 你會發(fā)現(xiàn),化妝與不化裝,對完成采訪有很大區(qū)別。 三、要學會與被采訪者正確地握手 “握手”這種方式最初來源于印第安人的土著部落,當兩個長期相互攻擊的部落為了表示友好,布陣談判時,兩個酋長相向走過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握手”,目的是為了證明雙方沒帶武器。 現(xiàn)在握手更多是為禮節(jié),但它傳遞的信息也很重要。 不知道諸位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沒有,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中,各國政要高度統(tǒng)一的友好亮相方式,就是握手,而且還要握在一起后搖一搖,微笑著面對閃光燈。 我個人認為,發(fā)自內心的有力的握手,會讓初次見面的受訪者,感覺到你的誠意,在一瞬間縮短彼此的距離。 很多記者見到采訪對象,往往只是點個頭,很拘謹?shù)臉幼樱缓缶湍救坏刈?,聽天由命。這很沒勁。 我的觀點是,能握手的一定要握手,它可以讓你的采訪做的更漂亮一些。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你要會握手。在握手中,最忌諱冷冰冰的握手,就是說,你伸出去的手是柔軟無力的,就向一條死魚那樣毫無生氣。 正確的表達你熱情和感召力的握手方法是,主動伸出你的手,堅定、果斷、有力地和對方相握,不要馬上松開,讓對方能感到你的誠懇和熱情。 舉例:6月23日中午,我在21樓會議室讀報紙準備參加下午的評報,此刻李旭東總編領著趙社長進來看我們的籌備辦公環(huán)境??吹轿液?,李總禮節(jié)性的簡單介紹說這是姚海鷹,我想趙社長根本就沒聽清楚我是誰,但他馬上沖我一點頭,向前跨出一步,就把手伸向了我,有力地一握,還搖了搖,就在那一剎那間,領導的親和力和平易近人的風度,就表現(xiàn)無遺,讓鄙人感動的全身暖和,如洗桑那一般。 當然,我這里所說的并不是要所有記者見面就要握手,只是強調,在采訪過程中,要注意和對方溝通感情的細節(jié)。 第三部分:寫作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我要講的第一點——記者不要太遷就自己的寫稿習慣,尤其是對寫稿地點的選擇性不要太強。 我們知道,很多記者都有自己多年來喜歡和固守的寫稿習慣,有的喜歡在深夜,這時才覺得文思泉涌,有的特別好靜,有絲毫干擾都會敏感煩躁,覺得無法順暢工作。還有人感覺自己在辦公室不能出活,非要回到自成一統(tǒng)的家里才能順利成稿,還有很多很多自己喜歡的寫稿習慣,原本都無可厚非。 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日報的節(jié)奏比較快,必須要求你以最快的時間成稿,不僅成稿而且還要保證質量。作為一個記者,你也必須養(yǎng)成適應各種場合環(huán)境下寫稿習慣。特別是從周報進入記者的記者,一定要盡快改變曾經養(yǎng)成的寫稿習慣 作為一個記者,應該無論是在網吧、辦公室還是在火車上、飛機上,或者采訪途中,凡是能適應寫字和敲擊鍵盤的地方,你都要能清晰、準確地進行新聞寫作。 很多記者會說,我就是那樣的習慣,多年來一直這樣,怎么辦?沒有怎么辦,這不是什么遷就的問題,必須調整過來。 其實,這些習慣也是完全可以調整的。為了訓練自己,你可以到喧鬧的網吧里寫稿,也可以帶著筆記本電腦到麥當勞或者肯得基去寫,你還可以規(guī)定自己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一定量內容。 舉例:CCTV新聞調查記者柴靜,訓練自己隨時出境隨時保持狀態(tài)的方法是,在化裝間化裝或者做頭發(fā)時,她也照樣說新聞說臺詞。目的是鍛煉自己不受干擾的能力。 二、記者,特別是采寫重大稿件和深度調查的記者,應做到向編輯提供被采訪者聯(lián)系方式,以供查詢新聞來源的可靠性。(這也有規(guī)避新聞風險的作用) 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建議長江商報以后要形成一種制度,就是盡量讓編輯和關鍵崗位的人士,知道記者的采訪真實性。至少,編輯和管理部門人員面對重大稿件時能充分掌握它的真實性。 首先要說明一個前提,不是不信任記者的采訪作風和個人品德素質,是處于從制度上來保證稿件安全性的需要。 我們知道,在很多時候,一個記者會因為很多原因,而在稿件中夸大或者杜撰新聞事實,更多是以“知情人士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等等來表達,我們承認肯定有這方面不能實名的情況,但很多時候,都是記者的杜撰或者一種比較油滑取巧的采訪寫作風氣。作為報社,只能以制度的形式來加以規(guī)避和防范。 舉例:在2005年上半年,經北京朋友的介紹,美國新聞周刊中文版的一位編輯希望我為它們的雜志寫兩個稿子,一個是作為中部教育大省城市武漢,送孩子出國留學的風氣非常盛,這對家庭和父母會產生哪些精神方面的影響,主要的立意在于一種靜態(tài)的人文關懷,對這種家庭的微小改變做一個描述。還有一個題目是了解武漢專職擦皮鞋的外來務工者為何會成為一個潛在的龐大產業(yè),上海沒有明令禁止,為何卻看不到,與武漢人本身有無關聯(lián)。嚴格意義上說,這兩個題目不涉及到批評和問題報道,操作起來也非常輕松,可以說沒有任何障礙。 但是,當我辛苦采訪成稿后,駐在北京的編輯卻專門打電話給我說:“你應該在稿件后面附上你文章中所寫的每個采訪者的聯(lián)系方式,編輯部要電話核實采訪的真實性?!蔽易铋_始有些誤解,是否對我這個臨時合作者不信任? 這位編輯解釋說,這是美國新聞周刊的慣例,無論是本刊的簽約正式記者還是特約記者和臨時合作者,他們在所有來稿中必須標明采訪對象的聯(lián)系方式,以便編輯和報社核實。無論批評報道還是一般新聞,只要有采訪對象出現(xiàn)并影響文章關鍵事實的都應該這樣。 事后,我認識的這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方式,我門長江商報其實可以照辦平移過來,這對端正報社整個采編作風是有極大好處的。 (重要觀點)這里還講一點我個人如何使用“不明消息來源者說法“的體會。 前面說到,由于擔心記者采訪不扎實,導致在寫作中編造不具體的人士的問題。這里,我說另外一個技巧性的操作。 如果我在采訪一個新聞事件中接觸到了最核心的新聞當事人,可能是一個人,但最多不會超過兩個人,通過對他們詳細的采訪我完整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所有材料。而且,我也能夠判斷,這些材料是最核心的不需要再進行采訪。 但是,在接下來的新聞寫作中,我會面臨一個非常苦惱的問題,就是我的文章中,總是只出現(xiàn)我采訪的這個人的名字,總是他在說在表達。如此的新聞稿件,給人在閱讀上的感覺非常難受,盡管你的新聞事實是沒有問題的。 為了避免表達上的呆板,我通常的處理辦法是分解從這個核心人物口中獲取的采訪信息,主要的東西,在文章中的表達中讓他說出來,其它一些東西,雖然也是他說的,也是從他這里獲取的,但我在寫作時用“據記者了解”、“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一位接近真相的人士告訴記者”、“該部門一位知情者透露”等等不具體人名的方式表達出來。 意思就說,我把從一個人身上拿到的大量信息,在文章中分解成幾個人來加以表達。如此,給讀者的感覺是比較豐富性的?;蛘哒f,很多信息我在直接的描述性的行文中就表達出來了。 我需要提醒的是,這個處理做法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采訪的絕對是核心人物,并且拿到了絕對完整的權威的信息。千萬不可自己杜撰。你這樣處理也完全是為了新聞表達的需要。 也許這種方式在新聞研究中也會存在爭議,但我覺得應該是最好的。 三、你要學會在寫作時,準確高效地使用錄音筆記? 前面講過,在采訪中要重視錄音筆。現(xiàn)在講講如何在寫稿時正確整理和使用錄音筆記。 當采訪結束后,即便時間允許,你也不要過好幾天才整理錄音筆記,我的方法是,如果不是太累,就一定在當天整理出來,因為,這時你的思維是有連貫性的,你對采訪過程和全境還記憶猶新,在聽的過程中,你能“溫故而知新”,能將你認為有用的點,清晰記錄下來。 一般來說,整理錄音記錄的時間要占我整個寫作時間的60%以上,當錄音筆記整理完后,如果你采訪成功的話,基本的文章構架就應該已經出來了。我的方法是,盡量用小標題,把錄音中相同的內容按照我心中已經擬訂的主題,有層次地歸納在一起,而且,這些小標題還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千萬不要因為情緒或者勞累,馬馬虎虎地整理,你可以有選擇地記錄你想要的,但決不可以漏聽,每句都要認真聽一遍。 還有,如果是重大采訪或者可能引發(fā)官司和糾紛的采訪,記者一定要有保存錄音記錄的習慣。到時候是有用的。 四、自己的稿件如何才算過關,并交付編輯手中發(fā)表? 這點,不僅操作有關問題報道和揭露性報道時重要,做任何報道都很重要?!靶侣剤蟮罒o小事”,任何見諸報端公開發(fā)表的東西都有可能產生重大的影響。何況,我們現(xiàn)在正在操作的《長江商報》是日報,日報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知道,一篇過關的適合發(fā)表的稿件有很多要求,我不一一舉例,只講自己體會比較深的兩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方法之一: 從寫作質量上來看。 一篇好的報道,特別是調查報道,就象中國對傳統(tǒng)文章一樣,非常講究“形神兼?zhèn)洹?,應該是有文氣的,也就是說文脈是否“通暢”。我對“通暢”的理解是,整個文章的感覺是“協(xié)調”或者說是“舒服”,怎樣做到這一點?談我自己一點方法:我的方法就是多讀。 你在寫作中對自己的成型稿件要反復的讀,如果你覺得是通順的,不感到別扭。這時候,我就覺得是過關的,我就覺得可以交差了。更好點的時候,我的判斷,是能讓我有一種閱讀的快樂。 方法之二: 從準確、安全上考慮。 當完成一篇稿件后,無論編輯如何催,無論版面如何急,我的方法是面對稿件讓自己安靜下來,我問自己,你自己覺得過自己這一關沒有?特別是在“關鍵數(shù)據、消息源、觀點、立論方面”。我反復問自己,你憑心而論,有沒有太主觀太勢利的東西?你有沒有連自己都覺得不清楚的,或者說不過關的事實,但你卻把它寫在文章中了?還有,你在寫作中是否有應付編輯的內容? 如果在我問自己的那一瞬間,我覺得沒有問題,就“OK”了。這一瞬間必須非常真誠,你是和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完全的對自己負責的對話。如果你得到的答案是,還可以。你就會認為是過關了,你就會把這篇稿子交給編輯。但如果你覺得有問題,連自己這關都過不了,你就要重新修改。 每個記者都要牢記:作為記者,我們絕對不能允許在主觀上,把連自己都認為沒有過關的稿件傳給編輯。任何心存僥幸的稿件,都會給報社和自己帶來禍端。 五、寫好一篇報道有哪些可操作和注意的地方? 我談談對新聞寫作的淺顯理解。 首先,新聞寫作是完全可以訓練的,一個記者的寫作風格和技巧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 就是說,你有寫作天賦固然好,但如果你沒有先天的稟賦,也不影響你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 (重點)但我們要避免陷入一種誤區(qū),初學新聞寫作的人,包括很多從事新聞多年的人,他們長期處于一種模仿寫作狀態(tài)。譬如對南周寫作風格的模仿、對著名記者報道的模仿等。當然,這些是成功的經驗,的確值得吸取。但你自己一定要從表面的模仿和感覺到的寫作方法,上升到對規(guī)律性的把握。就是說,你要從理論上把握。 我比較欣賞“平實”的寫作風格,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標,我也認為大家最好不要輕易放棄這種風格的學習。 一般在新聞寫作中,有以下一些公共規(guī)律值得把握和注意: 1、你要學會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你要說明的對象。 優(yōu)秀新聞的寫作原則是:要展現(xiàn),不要講述。給讀者看你說看到的一切,用文字來描述一副畫面。 一個記者起碼應該做到的是,將你見到的和感觸到的事物清晰具體地傳遞給讀者。 2、一篇好的新聞報道,應該有對話、細節(jié)、動作三個必須要素。 這三個要素的目的,就是對新聞事件和新聞場景的本來面目,進行原原本本、實實在在的還原和描述。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非常善于此道,他曾經是非常優(yōu)秀的記者,后來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蔁o論是寫新聞還是寫小說,他都用這種平實的風格寫作。 這三個元素的好處,是具有樸素強大的力量,能讓讀者自然跟著記者的思路,與敘述者保持一致。整個文章是鮮活的靈動的,更是打動人的。 實際上我的理解,上述三種要素,是對記者描述能力的鍛煉,或者說是一種客觀地描述場景能力的鍛煉。 我要強調的是,描述能力是一個記者的寫作基本功,是必須鍛煉和擁有的。 很多人不明白,南方周末的那批老記者的文字為何那么棒!道理其實很簡單,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曾經都是文學青年,他們的文筆很不錯!更多是體現(xiàn)在描述能力上面。 但是,很遺憾,很多記者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普遍的現(xiàn)象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記者在寫稿件時,他們可能更多的是重視議論、抒情等,把這些主觀或直接表達情感和觀點的東西運用到極致,這些是新聞寫作的大忌。很簡單,因為記者跳出來說話了。 3、在寫作中,記者要盡量寫簡單的句子,少用形容詞,多用行為動詞。 我的朋友鄧飛(鳳凰周刊記者),他談寫作體會時說,我常注意把動詞用在簡單短句中,其好處是——動感有力。 我覺得他的這種感悟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赴美留學生章瑩穎失蹤,在外留學該如何保護好自身的安全?
個人信息安全
由于美國是沒有身份證這個東西的,很多時候身份的證明只需要你的社保號或者駕照,所以這些信息一定要保密。
你的護照,銀行卡,家庭住址和家人的信息都不要隨意透露,以防被人惡意盜用身份進行違法活動。在網絡上更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
財產安全
不管怎樣,都不要炫富。身上不要攜帶大量現(xiàn)金,或是特別貴重的物品首飾等。比如有些流浪漢,小混混會針對學生進行搶劫或是威脅,這時候就不要為了保護錢財而讓自己陷入危險,身上完全沒有現(xiàn)金,也可能激怒歹徒。
錢包少放錢,把現(xiàn)金存入銀行賬戶,隨身放少量應急的現(xiàn)金就夠了。購物后,要仔細核對帳單,收據撕毀后再丟掉。
交通安全
1. 盡量使用公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
地鐵中段車廂最為安全,盡量避免深夜搭乘地鐵,避免搭乘空蕩的車廂;
2. 選擇正規(guī)的出租車或者網約車平臺
通過 Uber 或者 Lyft
網約車平臺約車時,不將住處的具體位置設置為目的地,并核對司機車牌號碼、手機號碼、人臉等信息,將行程定位實時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切忌搭乘黑車,不與陌生人拼座;
3. 避免夜間獨自出行,充分利用校園警務服務
很多美國大學都提供夜間乘車服務與警務護送服務,夜晚如果獨自從實驗室或圖書館回宿舍,可以充分利用校園服務,并將學校警務部門以及地區(qū)警務部門的聯(lián)系方式設置為一鍵撥通/快捷鍵撥通形式;
4. 學習當?shù)亟煌ㄒ?guī)則,安全自駕
留學生在美自駕首先需要持有中國駕照以及中國政府開具的駕照公證書。過程中,當遇到警察要求停車時,要主動配合并將雙手放置在方向盤等可見的位置,以防警察誤認你要襲擊而采取行動。在駕駛途中如果有陌生人請求搭乘順風車,盡量禮貌拒絕,減少風險。
5. 遇險遇突發(fā)情況,需要尋求幫助,911可解決一切問題
遇險、急救、自然災害、車禍、鄰里糾紛。另外在大多沿海發(fā)達城市,遇險遇突發(fā)情況,需要尋求幫助,911可解決一切問題,遇險、急救、自然災害、車禍、鄰里糾紛。
社交安全
1. 切忌與他人起沖突
在多元化的美國,學生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對宗教信仰、政治立場、種族、生活習慣都有著自己的見解。咱們尊重與理解他人,涉及種族信仰的話題應該保持理性客觀的角度,切忌與同學起沖突;
離情緒激動的人遠遠的,很多突發(fā)狀況都是由最初的激動情緒開始的。畢竟美國的槍支管制幾乎沒有,路邊的路人甲乙丙都可能有危險武器。所以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群聚集的地方,第一反應繞著走就好。
2. 參加party中要注意
在美帝難免參加party,但是莫名其妙打開的飲料一定不要喝,也不要隨便的接煙什么的。在美國這種東西真的很常見,不要被套路了。一定要學會自我克制與分辨是非,喝酒不貪杯,對于毒品要堅決抵制;
校園安全
1. 即便身處校園,夜間也要注意安全
學校在鬧市區(qū)的話一般治安還好,但是在郊區(qū)的話就不好保證了。至少夜里也經常會看到警察巡邏,但是也不要放松警惕,有些安全死角還是會頻發(fā)危險事故的。
2. 記住校園警察電話
在校園里的警察固定電話一定要記住,以備不時之需。
3. 如果租房的話,一定要先考慮安全問題
盡量多問問學長學姐們有沒有推薦的地方,畢竟他們不是白混的。也可以先跟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可以作為優(yōu)先選擇,熟悉情況后再換其他地方。
還有,大家在擇校前可以參考以下兩個網站。記得在抵達目的地后要第一時間登錄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教育處進行電子登記,并且牢記相關部門聯(lián)系方式哦。
再次提醒,同學們一定要牢記以下幾點:
1.一定不要在夜晚單獨出行,假如有急事必須外出,那么盡量要結伴而行,或者都在人多的大路上。
2.切記不要隨意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包括同學和路人,因為你不知道什么人會隨身帶著槍。
3.不要去窮人區(qū)或者黑人區(qū),那里是犯罪的高發(fā)地,如果你不想被搶劫,那就要遠離這些地方。
4.面對警察盤問的時候一定雙手放在警察能看得到的地方,盡量保持鎮(zhèn)定,清楚回答問題就可以,不要慌張,更不能和警察理論。
5.準備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簽證和護照信息,以備不時之需。并且牢記美國的報警電話911,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聯(lián)系方式為12308.
6.在參加聚會的時候,別人給的飲料以及食物不能吃,畢竟美國的party和中國的聚會是不一樣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