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答案老舍先生
舒慶春,筆名老舍,字舍予。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發(fā)表了大量影響后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zhàn)中。老舍出生于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意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后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于1918年畢業(yè)。
工作經歷
曾任小學校長(北京東城區(qū)方家胡同小學)、中學教員、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山東大學)
。
筆名來歷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筆名。因為老舍生于陰歷年底,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舒慶春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棄;予,我。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fā)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并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fā)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袄仙?”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編輯本段個人作品
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他自己說:“我終年是在拼命地寫,發(fā)表也好,不發(fā)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筆?!闭驗槿绱?,他勤奮筆耕,創(chuàng)作了《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二馬》《龍須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贊譽,受到人們的喜愛。其中,多個作品被編入小學課本,如《貓》《北京的春節(jié)》等等......。“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曾經擔任齊魯大學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貓城記》《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須溝》《茶館》等,還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濟南的冬天》等被選入小學中學的課文中。其中《茶館》極為著名。 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yè)業(yè)辦小學,恭恭順順 老舍在倫敦大學
侍奉老母,規(guī)規(guī)矩矩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yè)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余,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并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陸續(xù)發(fā)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xù)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tài)——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茍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于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xù)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后,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chuàng)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并編輯《齊魯月刊》。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1978年6月3日,有關單位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為老舍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是父母所起。因為他出生在陰歷臘月二十三那天,離春節(jié)只差七天,圖吉利,取名“慶春”是慶賀春天到來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師范的時候,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別名,叫“舒舍予”。這個“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兩半,成為“舍予”二字。這兩字又有講,是“舍我”——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獻自己的含義。以后他取“舍予”中的頭一字,前面加一個“老”字,成為“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他正式署名“老舍”,當作自己的筆名。
編輯本段創(chuàng)作生涯
1918年老舍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校。1924年夏,赴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26年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在《小說月報》17卷第7號上連載時,署名為“舒慶春”。但自第8老舍和他的著作(17張)號起連載上的署名改為“老舍”,直一小說全部載完。這標志著老舍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開端。接著,又發(fā)表了《趙子曰》 《二馬》,從而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老舍就任小學校長的第二年,爆發(fā)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里面,……對于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里,對于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wèi)道者們的虛偽,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丑態(tài),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yè)業(yè)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guī)規(guī)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他作出了新的抉擇。 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里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yè)余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基督教。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國。在新加坡寫了中篇小說《小坡的生日》 ,這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描寫了生活在新加坡的華僑少年與各被壓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對強權奴役的故事,體現了團結奮斗、強國救民的思想境界。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他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后日 本帝國主義的肆意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行徑,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大明湖》 ,為濟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國人民抒發(fā)憤慨。在這部小說里,他第一次描寫了共產黨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 、 《離婚》 、 《牛天賜傳》 。還出版了包括《黑白李》 《微神》等15部短篇小說在內的短篇小說集《趕集》以及幽默詩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6年老舍辭職,從事專業(yè)寫作。在青島工作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編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chuàng)作了《選民》(后改題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杰作《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zhàn)、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斗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后失敗以至于墜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斗是不行的.。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fā),老舍告別妻子,只身前往武漢,投入到文藝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 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中,老舍擔任負責人――總務部主任。之后,又轉到重慶,“文協”在艱難困苦中頑強堅持七年時間,直到抗日戰(zhàn)爭取得徹底勝利。老舍以滿腔熱情和耐心細致的工作,團結各個方面的文藝家,共同致力于推動抗戰(zhàn)的文藝活動。并以筆為武器,進行多種文藝形式的創(chuàng)作。長詩《劍北篇》用大鼓體寫成, 《王家鎮(zhèn)》 《忠烈圖》用京劇形式寫成,《殘霧》 《歸去來兮》 《面子問題》用話劇形式寫成。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車集》《貧血集》,長篇小說《火葬》,完成了長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兩部《偷生》和《惶惑》。同時,還撰寫了大量雜文、散文、詩歌。 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國。創(chuàng)作話劇《方珍珠》。1951年,又創(chuàng)作了歌頌人民政府為普通市民辦實事的《龍須溝》 。該劇上演后,老舍獲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之后,他還 老舍在寫作
創(chuàng)作了歌劇《消滅細菌》《大家評理》,話劇《生日》《春華秋實》等。 建國后,老舍政治熱情十分高漲,他先后擔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文聯主席,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三屆會議常務委員等職。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話劇、京劇、兒童劇。其中話劇《茶館》把老舍的話劇藝術推向了高峰,成為我國戲劇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明珠。1961年至1962年,老舍創(chuàng)作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遺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筆。 文革中,同許多老一輩愛國文藝家一樣,老舍遭到了惡毒攻擊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無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歲。 1924年,老舍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為了提高英文水平,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書本都向他打開一個比原先見到的更為寬廣多彩的世界。閱讀作品進一步激發(fā)了他的文學興趣??途赢悋募拍腿找鏉饬业泥l(xiāng)思,又需要寄托和發(fā)泄。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使他把見到過的人和事用文藝的形式寫下來。1926年寫成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取材于當年在教育界任職時的見聞。接著又寫下了長篇《趙子曰》(1926)和《二馬》(1929)。三部作品陸續(xù)在文學研究會的刊物《小說月報》上連載,立刻以文筆輕松酣暢,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畫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讀者的注意。他的創(chuàng)作從一開始就顯現出現實主義的特點,并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他終于在文學事業(yè)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國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國回國。途中因為籌措旅費,在新加坡的一所華僑中學任教半年。在英國時,他為國內的北伐戰(zhàn)爭的進軍感到興奮。到了新加坡,從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運動 的高潮。他因此中斷了一部描寫男女青年愛情的小說的寫作,另寫了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國。同年 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翌年夏,與后來成為國畫家的胡□青結婚。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他在這兩所大學,先后開設過《文學概論》、《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以及寫作方面的課程。課余繼續(xù)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 《貓城記》 (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舊中國的腐敗,針砭保守愚昧的民族習性和畏懼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時流露出對于國事的悲觀和對于革命的誤解,是一部瑕瑜互見、頗多爭議的作品?!峨x婚》(1933)描寫一群公務員的庸碌生活,對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現出他作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作為幽默作家的特點,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風格的作品?!杜L熨n傳》(1934)和中篇《月牙兒》 (1935)、 《我這一輩子》 (1937),都從街頭巷尾攝下市井細民的生活場景。前者是對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諷,充滿笑料;后兩者是對于人間不平的抨擊,飽含著憤懣和哀悼,作品的筆調也隨之變得沉重。 回國不久,老舍開始寫作短篇小說,作品大多收入《趕集》(1934)、《櫻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最初幾篇,留有“隨便寫笑話”(《我怎樣寫短篇小說》)的傾向,有的是近乎逗人一笑的幽默小品,不久就增多了含意嚴肅、富有社會意義的篇章。他為林語堂主編的《論語》撰寫幽默詩文,是該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也在《申報?自由談》上發(fā)表雜文。這些詩文,以輕快嬉笑的文字,透露出作家對于日本侵略陰謀下祖國命運的關切和焦慮,一部分收入《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從1935年起,還著文回顧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歷,后來將這些文章集成《老牛破車》(1937)一書。30年代中期,老舍寫了大量多種體裁的作品,風格也日趨成熟。這些作品發(fā)表在不同傾向的報刊上,他成為文壇上一位活躍的作家。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成果,是1936年9月起在《宇宙風》上連載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小說敘述了一名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希望以個人的奮斗改變自己卑賤地位的故事。他全力以赴,幾經掙扎,得到的卻是失敗和打擊。隨著幻想的破滅,他對于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也都喪失殆盡。作家以嚴峻的現實主義方法,寫出了他從自重自信到自甘墮落,也就是他為生活所毀滅的過程——祥子個人的不幸命運,是個意義深廣的社會悲劇。小說突出地表現了作家對于城市貧民的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成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恶橊勏樽印肥?0年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現代中國一部杰出的長篇小說;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譯成英文以后,也贏得了外國讀者的喜愛。 抗日戰(zhàn)爭把老舍卷進了時代的漩渦。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齊魯大學任教的老舍,在濟南行將淪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漢。1938年 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管協會的日常事務,成為這個團體實際上的主要負責人。1939年6月,他參加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zhàn)軍民。近半年之中,行程兩萬余里,歷經川、鄂、豫、陜、寧、青、甘、綏八省,包括延安和陜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這些,都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過去由于與革命力量革命運動有些隔膜,產生過誤解,這時通過接觸和共同工作,增進了了解,他的政治態(tài)度明顯地激進起來。1944年,茅盾曾經指出:“如果沒有老舍先生的任勞任怨,這一件大事——抗戰(zhàn)的文藝家的大團結,恐怕不能那樣順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艱難困苦地支撐到了?!?《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為了在文藝界貫徹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統一戰(zhàn)線政策,排除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干擾,為了保障作家的正當權益,他都做了不少工作??箲?zhàn)后期,他又投身日漸高漲的民主運動之中。1944年 4月,重慶等地的各界人士舉行老舍創(chuàng)作生活20周年的紀念活動,從不同的方面對他作出了高度評價。老舍不再是一個單純埋頭寫作的作家,他成了文藝界的組織者和社會活動家,成了抗日和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 以上變化也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戰(zhàn)爭一爆發(fā),他立刻放棄已經寫了幾萬字的兩部長篇小說,而成為通俗文藝最熱心的鼓吹者和實踐者。他先后在濟南、武漢、重慶等地,與演唱曲藝的藝人討論編寫抗戰(zhàn)鼓詞的問題,自己也利用各種舊形式寫了不少宣傳抗戰(zhàn)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劇、鼓詞、相聲、數來寶、墜子等,供藝人演出。這 些作品,一部分收入《三四一》(1938)中。在文藝界關于"民族形式"的討論中,他寫作了"新舊相融"(《我怎樣寫〈劍北篇〉》)的長詩《劍北篇》(1940~1942,未完)。隨后,又開始創(chuàng)作話劇,或者個人編寫或者與別人合作,連續(xù)寫了《殘霧》(1939)、《國家至上》(1940)等十幾個劇本:有的號召民族團結,有的歌頌愛國將領,有的揭露“大后方”的霉爛墮落,抗戰(zhàn)救國是這些作品的共同主題。他后來總結說:“我不明白舞臺的訣竅,所以總耍不來那些戲劇的花樣”,“我老是以小說的方法去述說”(《閑話我的七個話劇》),這些劇本在話劇藝術上確實存在明顯的弱點。但通過這些努力,為他50年代的劇作作了很好的準備。1944年初,老舍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共百萬言,描寫北平淪陷后各階層人民的苦難和抗爭。老舍熟悉故都卻缺少這段生活的體驗。剛從北平來到重慶的夫人胡□青,向他提供了敵偽統治下故鄉(xiāng)人民的苦難和抗爭的大量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陷。雖然書中抗日斗爭的線索仍然顯得有些單薄和比較模糊,但以濃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關頭這座古老城市的眾生相,細致刻畫了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沖突和由此萌發(fā)的覺醒,蘊含著對于他們的鞭撻和期待,在他關于北京市民的眾多描繪中增添了不少豐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畫幅。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后,繼續(xù)旅居美國,寫完《四世同堂》,創(chuàng)作了另一部長篇《鼓書藝人》 ,還協助別人將這兩部小說譯成英文。《鼓書藝人》敘述的是抗戰(zhàn)風暴中舊式藝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出現了革命者的真實形象,呼喚新中國的到來。1949年10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日,老舍即啟程回國,途經日本、菲律賓等地,于12月9日抵達天津?!半x開華北已是十四年,忽然看到冰雪,與河岸上的黃土地,我的淚就不能不在眼中轉了”(《從三藩市到天津》)。這個出生于北京、一向以描繪北京著稱的作家,從1924年離家以后,一直到這時,才在自己熱愛的故鄉(xiāng)重新定居下來。
編輯本段創(chuàng)作風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斗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袒?、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于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于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杰出的風俗、世態(tài)(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tài)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了特定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反帝 的主題和內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于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這以后,老舍寫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jié),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jié)、為虎作倀的洋奴漢□。寫于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后期作品強烈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自立自強于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于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 老舍在茶館
“五四”以后的新文學作家,廢棄了封建士大夫筆下的文言,也沒有采用話本小說、戲曲說白中的近代白話,而是從現代口語中創(chuàng)造便于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作為新的文學語言—老舍對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他是北京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努力從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湊合過于歐化的學生腔的毛??;講究提煉,能夠脫離粗糙的自然形態(tài),克服照搬濫用方言土語的弱點。他所使用的是一種真正藝術化了的活的語言。老舍的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瑯瑯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活潑傳神;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他很好地解決了語文脫節(jié)的問題。在語言的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性方面,在創(chuàng)造新的文學語言方面,他在現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認為作家的風格首先體現在語言上,他的語言的確成為表現藝術風格的重要手段。連他的理論文章的語言都是很有個性特征的。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超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范圍。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為“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老舍致趙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創(chuàng)作,帶有英國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間的文藝更有深切的聯系。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眾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濃厚等特點,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夠雅俗共賞。因此較早地突破了新文學只在學生和知識青年中間流傳的狹小圈子,為廣泛的讀者所喜愛。后來又以真實生動地描繪了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再加上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而受到國外的重視。這些,都擴大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嫻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老舍生前沒有隨時將作品結集出版。散佚的篇章為數較多。30、40年代,出現過不少未經作家本人同意的盜版書,內中錯誤頗多,間或夾雜別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對有些作品(如《駱駝祥子》、《離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從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陸續(xù)出版了《老舍詩選》 (1980)、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 《老舍論創(chuàng)作》 (1980)、 《老舍論劇》 (1981)、 《老舍曲藝文選》 (1982)以及《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見于報刊的篇什。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80年開始編輯出版的《老舍文集》,收錄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學著述,按文學體裁分類和寫作年代編次,并且根據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保由虾唵蔚淖⑨?,是迄關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評論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30年代中期起逐漸增多,到了50至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問世,都立即引起評論界的廣泛討論。李長之、朱自清、王淑明、趙少侯、葉圣陶、巴人、常風、許杰、以群、田仲濟、吳組緗、周揚、焦菊隱、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張庚、鳳子等人,都先后寫過評論。從70年代末期開始,報刊發(fā)表許多回憶老舍的文章,系統全面的研究也日益開展,除了繼續(xù)分析評價老舍的代表作品,對于他的創(chuàng)作道路、藝術風格、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別作了綜合的探討。 國外關于老舍作品的翻譯出版和研究,都較活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在大雜院里度過的童年生活使老舍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yè)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從小就喜愛流傳與市井巷里的傳統藝1918年老舍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時,老舍正在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任校長?!拔逅摹睂λ乃枷牒腿松缆返倪x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4年夏,赴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1926年發(fā)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在《小說月報》17卷第7號上連載時,署名為“舒慶春”。但自第8號起連載上的署名改為“老舍”,直一小說全部載完。這標志著老舍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開端。接著,又發(fā)表了《趙子曰》《二馬》,從而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術(如曲藝、戲?。@些都是他將來傾向與寫作平民生活和長于話劇創(chuàng)作的生活基礎。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國。在新加坡寫了中篇小說《小坡的生日》,這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描寫了生活在新加坡的華僑少年與各被壓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對強權奴役的故事,體現了團結奮斗、強國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東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在濟南這座溫和樸實的古城里,老舍和普通的教員、記者、車夫、廚子、說唱藝人、民間拳師為友,汲取民間養(yǎng)分,創(chuàng)作了4部長篇小說—《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還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說在內的短篇小說集《趕集》以及幽默詩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以及散文《趵突泉》《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等,并翻譯發(fā)表了大量外國文學。此間,他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后日本帝國主義的肆意侵略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行徑,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大明湖》,為濟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國人民抒發(fā)憤慨。在這部小說里,他第一次描寫了共產黨人的形象。1934年秋,赴青島任山大中文系教授,講授高級作文、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文學概論等。期間,他結識了當時聚集在青島的許多文朋詩友。1961年至1962年,老舍創(chuàng)作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 。遺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筆.文革中,同許多老一輩愛國文藝家一樣,老舍遭到了惡毒攻擊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無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終年67歲。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