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優(yōu)選我隨便說一下吧。
首先,要說拓寬思路或者嚴謹?shù)乃季S,哲學都不是唯一選擇,對歷史和經(jīng)濟的學習更有利于一個人去拓寬思路(尤其是在面臨實際問題的時候,你會更容易從多方面去理解這個事件的成因),而學習數(shù)學、邏輯、計算機則更有利于一個人保持嚴謹。
那么哲學有什么用呢?
這就涉及到了哲學是什么的問題。
我認為,比起一個學科,哲學對于我來說更像是一種習慣,一種思考的習慣。學了哲學之后,在碰到問題時,我會更傾向于首先去盡可能地澄清這個問題中的所有詞匯的意義。這種澄清本質(zhì)上是嚴謹?shù)捏w現(xiàn),但是又不同于數(shù)學、工程學、計算機中的那種公式化的嚴謹。而是一種思維上的嚴謹。
另一方面是證成。哲學中的理論是沒有什么意思的,基本上就那些。忘記是誰說的了,西方哲學家只有柏拉圖主義者和反柏拉圖主義者,而沒有不受柏拉圖影響的人。單純的羅列論斷是沒有意思的,因為大部分都是前人已經(jīng)說過的東西。有意思的東西是證成的過程。
以上就是技能方面。我想哲學也沒有更多的技能的,無論是思想實驗,還是什么別的東西,都不過是證成和澄清的具體例子而已??梢钥闯?,這些技能的本質(zhì)都和邏輯有關(guān)系。所以可以說,哲學的方法也即是語言上嚴謹?shù)倪壿嫸?。嗯?br />
另一方面是知識。雖然大部分哲學問題都沒有解答,但是很多問題還是有一個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答案的。凡是有好奇心的人就會有問題,有問題就會想解決。所以哲學的另一個作用是滿足好奇心。
通過澄清,我們可以了解到有一些問題不是好問題,這些問題不應該以這種方式提出來,或者是以現(xiàn)在的方式提出不嚴謹,需要修改。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問題,哲學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當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是完善的,但是至少會給我一些標準,比如說對于什么是知識,有人提出知識是得到辯護的真信念。當然這個定義不是一個最好的定義,但是它有助于我們?nèi)ダ斫馐裁词侵R,而不必像以前一樣亂撞。當然,很多時候只要掌握了方法,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得到一些哲學問題的答案,而不必去尋求書籍,這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是從學術(shù)研究的角度上來說,對哲學史無知的人注定只能重復發(fā)現(xiàn)哲學史上已經(jīng)存在的觀點。另一方面,自己的思考總會有不足的地方,通過對已有的理論和論證的學習,可以了解自己容易犯怎么樣的錯誤。也可以修訂一些自己的成見。(最典型的是中國人對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的成見,畢竟課本上的內(nèi)容本身就沒有得到澄清)
當然,哲學也是有副作用的,如果對實踐性的比較強的東西鉆的太深,就可能會誤入歧途,尤其是一些倫理學上的問題。當然,如果是有關(guān)于形而上的內(nèi)容或者是認識論的內(nèi)容,那就沒有太大影響了。但是有時候陷在一個問題中又得不到解答的話,還是很痛苦的。嗯……
總之,哲學不能直接幫你賺錢,尤其是如果你不是哲學系的教授的話,出書做講座基本上是沒可能的了。哲學也不能幫你打贏方舟子。同樣,哲學沒有辦法幫你理解相對論,也沒有辦法讓你去理解女朋友的想法。但是,哲學會讓人變得寬容,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觀點僅僅是出于一種不同于你的前提。哲學可以讓你快速判斷出參與方寒之爭是沒有意義的。哲學可以讓你在一個新興的學科中,比如說認知科學中,更快地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白什么東西是可以研究的,什么的東西,作為不可觸及的本體,是沒有辦法研究的。
我想,大體就是這樣。
對了,至于什么心態(tài),我覺得,第一點,不要看某些人的原著,比如說康德,比如說黑格爾,比如說維特根斯坦。沒有什么必要去看,要看懂他們的東西需要基礎(chǔ),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第二點,你要明白你的目的,如果你不是奔著哲學家去的,那么你的目的就和我的目的一樣,單純地為了弄明白一個問題。在遇到某些特殊的細節(jié)性的問題的時候,可以略過不去考慮,畢竟自己不是哲學家,但是要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不嚴謹之處。
哲學本身就是一個通識性的學科,不像數(shù)學那樣,有具體的要求,比如說工科生需要掌握什么程度的微積分,文科生了解一些什么就行了那樣。哲學沒有這樣的尺度,完全憑自己的興趣,盡興即可。
祝,玩得開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