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答案十大難就業(yè)專業(yè)以生物開頭的占了4個。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物學廣被看好的發(fā)展前景“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下一個世界首富必將在生物領域”以及國家的支持意向。是什么原因使得現實與期盼如此脫節(jié)?
一
一天中午,午飯時間,同層實驗室的中國博士后聚在一起吃飯,興沖沖地在談論什么。原來張博士前段時間回了趟中國,參加清華大學助理教授的職位面試。大伙兒圍著他,聽他描述清華院系內部的招聘標準,都有哪些在美國混得不錯的中國人回去參加了面試,在清華園里有沒有見到施一公,回國以后將有多少啟動資金。
中國這些年經濟飛速發(fā)展,投入科研的資金越來越多。相比年年削減經費的美國,中國的高校無疑變成了理想的去處。懷抱錢學森當年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熟悉的語言和文化,守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更重要的是,高校教授是個能滿足一切自尊和虛榮的頭銜。然而近些年回國的人越來越多,不少知名學府也將招聘門檻設得越來越高,令很多渴望回國的博后無法回國發(fā)展。
我常常在想,這些博士后快樂嗎?每次午飯,我都留意他們談話的內容。大多都是在探討如何生財,如何帶孩子,或抱怨工資太低,壓力太大等。很少談論學術。而談論學術的時候無非是談論某業(yè)內牛人或者某牛人實驗室的某某發(fā)又在Nature, Science, PNAS發(fā)了一篇牛文。 似乎好文章永遠是別人的,而煩惱永遠是自己的。無論是在東岸還是西岸,只要有中國博士后的地方,交談的內容就離不開這些話題。
小時候大人總是愛問我們長大后想做什么。相信很多人曾經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如今有些人真的做了科研,成了科學家,可為什么依然對生活不滿意呢?
我想寫寫海外生物科研人員的生活狀態(tài),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二
一天,我去向李博士借試劑。不料那層樓的火警報器響了,我們不得不離開實驗室。
“你現在忙么?”
“我還好?!?br /> “那我們到走廊盡頭聊聊吧?!?br /> 于是我們來到走廊盡頭臨床醫(yī)學院的落地窗前。
“我最近過得挺抑郁的。在這里工作根本看不到希望。再這樣下去,我就會變成另一個被解雇的博后?!?br /> 近些年,美國經濟下滑,政府撥給科研機構的經費也大幅下調。教授必須勤奮地寫項目申請,才可能獲得經費。而已經獲得經費的教授必須更加勤奮地將去年一年的成果和進展寫進項目申請書里。然而,當經費無法批準,項目不得不中斷的時候,最壞的事情就發(fā)生了:裁員,甚至關閉實驗室。去年一年,我所工作的研究所就有好幾間實驗室經歷了裁員風波。不論是對誰,裁員都是職業(yè)生涯里一抹揮之不去的陰影。被裁員的必須黯然離席,而目睹裁員的心里也危機四伏。而教授究竟會裁誰呢?
在充滿干勁,精力旺盛的年輕博后面前,上了年紀需要兼顧家庭的“千年博后”無疑處于劣勢。美國科研機構規(guī)定,博士畢業(yè)后只能以博后的職稱在實驗室工作五年。五年后,如果沒有找到助理教授的工作成立獨立實驗室,若想繼續(xù)在實驗室工作,老板必須將其職稱提升為研究學者(research scientist),工資也要相應多付一點。很多時候,教授情愿少花點錢,雇傭新手博后,用省下的錢購買試劑與儀器,也不愿意雇傭拖家?guī)Э诘摹百Y深”博后。
這群上了點年紀的博后們年齡大約在30好幾到40中,孩子正在讀書,父母年邁需要供養(yǎng)。一只蠟燭兩頭燒,再加上要供房供車,壓力非常大。
然而科研是個非常不接地氣的職業(yè)。經過將近十年的專業(yè)培訓,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生物博后擅長查詢論文,理解復雜的細胞信號通路,某一特殊的細胞結構,一些實驗技術……..一連串在社會職場里很難派上用場的技能。人到中年,若是就這樣突然離開熟悉已久的實驗室,面對外面陌生的職場,該是怎樣的彷徨。
“我總感覺在實驗室呆久了,人會變得越來越猥瑣。”李博士苦笑著說,眼角彌散著淡淡的皺紋?!拔覀兊纳畛丝凑撐模褪敲鎸鲜蠛图毎?,很少跟人打交道。在加上我們中國人在這兒就是外國人,很難交到朋友。不像在公司里的人,每天跟人打交道,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說話技巧。在實驗室呆久了,真的會變得猥瑣。這就是為什么我開始訓練跑步。”
一年前,李博士在實驗間隙讀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論跑步時我談論些什么》,深受鼓舞,從此開始跑步。3個月后,他參加了當地組織的5公里公路賽,獲得了男子組第一名。同年11月底,他參加了當地著名的馬拉松比賽。作為業(yè)余選手的他,以1小時52分的好成績完成了半程馬拉松。
如今他已成了半專業(yè)跑者,除了一應俱全的裝備,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體型的改變。肚腩,贅肉,多余油脂,任何典型的形容中年人的形容詞在他身上都毫無蹤影。與研究所那些含胸夾背,爬幾層樓梯就喘氣的中年博后,還有與那些體型超重的美國人相比,他的步態(tài)太過輕盈,體型太過挺拔。然而即便這樣,他的眼神里依然透著一絲憂郁。
“我現在覺得跑步是對現實的逃避?!彼麖奈绮秃欣锬贸鲆桓}卜,邊嚼邊說:“跑步,尤其是長跑,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時刻關注呼吸,步伐,肌肉關節(jié)狀況。跑得順利時要提醒自己要悠著點,跑到瓶頸狀態(tài)時更要不斷動用心智激勵自己再堅持一會兒。注意力完全放在當下,任何工作,家庭的壓力和煩惱都不存在了。還記得村上春樹在他的書中提到跑步能排除人精神上的毒素么?我現在能深深體會這點了。跑步的時候,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天地間就只有我一個人??扇兆泳昧?,就不斷懷疑自己是在逃避。畢竟每次跑完步回來,現實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變,抑郁就會更加猛烈地襲來……”
抑郁,迷惘,這些看似只有多愁善感的年輕人才整天掛在嘴邊的詞匯卻在生物研究所的午餐桌上屢屢被提及。這其中的根源一定與這個行業(yè)相關。為什么那么多從事生物研究的人并不快樂?
三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一個更重要的議題需要拿上來探討:什么是快樂?如何從工作中得到快樂?
快樂的方式和層面有很多。各種感官上的享受都能帶來愉悅的感覺。一頓豐盛的美食,一場3D電影,一段奇妙浪漫的異國之旅都能帶來快樂。
然而,一旦感官的生理需要得到了滿足,一切愉悅都會消失殆盡,只留下精神世界的空白。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entmihalyi)在他的名作《生命的心流》(Flow)中提及:真正快樂(Enjoyment)的事件必須伴隨心靈的成長,在某種程度上,它令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和圓融。心靈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將注意力專注于一個原本無法達到的目標上。這個目標充滿挑戰(zhàn)和障礙。當目標達成,巨大的成就感和對事物掌控的滿足感將注入心靈,令我們回望這段經歷的時候體味到充實和快慰。相信許多人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都體會過這樣的快樂,無論是目標是從事一項體育活動,學習演奏一種樂器,解決一道數學題,完成一篇習作……..那么,工作中的快樂(Enjoyment)又是什么呢?
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理論曾提到,任何有關快樂的經歷都至少有以下一項或幾項要素:1. 有機會完成一件事。2. 必須專注當下這件事情。3. 有明確的目標和及時的反饋。4. 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暫時忘記了生活中的瑣事和煩惱。5. 在做事的過程中,某種技能得到了鍛煉。6. 個人對于自我的意識和界限消失了。7. 對于時間的感知開始模糊。
這些要素都或多或少暗示著生物研究應該是一個相對比較容易產生心流體驗的職業(yè)。很多博士后,博士生甚至技術員都有獨立課題,掌握特殊的技術(分子克隆,細胞培養(yǎng),免疫組化,電生理),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可真正在科研這座圍城里面的大多數人并沒有享受工作的快樂?!盀槭裁创蠹叶疾豢鞓纺??”一次午餐聚會上,我把這個問題帶上了餐桌。
“你說的那套心流理論是有一定道理,在生物學領域做出成果確實很快樂,可若是這一切都不能為我?guī)砗玫慕Y局,我還是情愿做點別的事情。”蔣博士回答道。
蔣博士畢業(yè)于紐約一所著名大學,之后來到這個研究所做博后。幾年前,他以第一作者在《自然.免疫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憑借這篇高水準文章,本以為能找到理想的助理教授工作。卻在面試的過程中屢屢碰壁。盡管最后有兩個小城市的一般大學愿意聘用他,但考慮到孩子的成長,他還是放棄了機會,留在實驗室繼續(xù)做博后。然而世事難料,去年他實驗室的一個項目申請沒有獲得批準,教授不得不裁人。蔣博士就是其中被裁的一個。幸運的是,系里另一個教授愿意給他機會,把他調到自己實驗室繼續(xù)做博士后。經過這一連串事件的他不再對科研抱有熱情,反倒也看開了。
“科學嘛,不是一個高尚理想。這就是一個工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既然是個工作,老板給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下班后絕不再讀論文,周末不來做實驗。工資決定了我的勞動時間。我要用空閑時間研究別的生財之道?!迸c其他對科研不再抱有希望的博后一樣,蔣博士將精力從實驗臺轉移到了其他領域。午餐時間,他從不參與關于科研的討論,而是爭分奪秒閱讀各種報紙的經濟版。他感興趣的不外乎是,哪里有更好的工作?如何賺到更多的錢?
“來美國這些年,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做學問。影響我最深的其實是這個社會無時不在宣揚的個人主義。那些做科研是為社會走貢獻之類的話都是虛的。真正重要的是個人能否獲得他想要的。既然做科研不能滿足我對生活的期許,我就要努力尋找其他的賺錢機會。這個年代,獨立精神的最大體現就是個人開始為自己考慮,謀求利益,而不是在實驗室加班討好上司?!?br /> 然而這個教會他自由主宰命運的社會,并沒有給他擇業(yè)的自由和機會。轉行遇到的挫折并不比做實驗遇到的失敗來得少。海量投簡歷后,收到幾家生物公司的面試通知,再之后就沒有什么消息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每次到面試這一步,就再也過不去了?!彼喍痰乜偨Y完,繼續(xù)低頭讀報紙。《西雅圖時報》那天的經濟版用了大量篇幅討論西雅圖房價和未來走勢。“近些年西雅圖的房價一直在上漲。做做房地產興許能有發(fā)展……”就這樣,蔣博士的興趣從一個“可能有賺錢機會”的行業(yè),跳到另一個“興許會發(fā)財”的行業(yè),可機會卻遲遲沒有來到。
四
這個注重情商多于智商,社交能力多于獨立執(zhí)行能力的商業(yè)社會,似乎從來不青睞這群外國來的科研工作者。他們在這個國家無所依傍,為了家庭,不得不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工作。
“做科研就如同吸大麻。明明知道干我們這行沒啥前途,可還是停不下來,想繼續(xù)探索?!编嵅┦吭谛菹⑹乙贿呌梦⒉t熱午飯,一邊感慨。
鄭博士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博后。與其他已經對科研喪失熱情的二期博后不同,他總是以無限飽滿的精力投入研究中。每天早上送孩子去了幼兒園,就立馬到實驗室開始各種實驗,一刻都停不下來。“坐在實驗室里啥都不做的感覺最難受,我非得找點事情做?!彼粚嶒炇业耐路Q為超級博后。這個頭銜對他來說,當之無愧。他同時做著幾個不同方向的課題,涉及多個實驗。電生理實驗室,行為學實驗室,小鼠顱腔手術臺…..一天內總能在好幾個地方看見他忙碌的身影。一直到晚上將近7點,他才離開實驗室??苫氐郊依铮矝]有閑下來,依然在讀文獻分析數據,構思下一個課題。
有一段時間,他的所有實驗結果都呈現陰性,與他預期的假設完全相反?!澳菚r我可沮喪了,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釋這些數據。有天做完實驗,回家躺床上,各種數據迷迷糊糊地浮現在腦海里。突然間一個念頭闖了進來。躁郁癥,這些數據無不直指這個表型。原來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從床上一躍而起,上網查了一些有關躁郁癥的論文。第二天用這個鼠系重復了幾個探索躁郁癥的經典實驗。結果和其他躁郁癥研究模型驚人相似。這可是個重大發(fā)現。我的很多靈感都是從睡夢中來的?!?br /> 接下來,他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論文的寫作,躊躇滿志地想把這個發(fā)現發(fā)表到《自然.神經學》,神經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期刊之一。然而,一分耕耘一份收獲,這類經典諺語并沒有在這個做夢都想著科研的博后身上實現。論文沒有通過編輯審核,直接被拒。他們給出的拒絕理由是實驗不新穎,數據不夠說服力。那一天,他情緒很低落,不怎么說話。但很快鄭博士和就老板重整旗鼓,決心投另一個期刊。這次的結果和之前一樣,一星期之后收到的還是拒信。
這個視科研為一切的博后,不但沒有從中獲得期許的回報,反倒被科研埋沒了生活的全部。周一至五每天工作將近10小時,周末節(jié)假日也泡在實驗室里面。作為外國人,由于語言的障礙,本來就不容易融入美國的社會,每天的生活又被實驗占據。一些情理之中的,難以抗拒的人格變化在鄭博士的潛意識里慢慢發(fā)生……
一年前的一次談話中,他提到他不喜歡孤立不善社交的亞洲學生。“每次開會,我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歐美學生總能迅速融洽相處,然后其樂融融地出去吃飯,喝酒,談論科研。然而中國學生永遠在尋找中國同胞,在自己的角落里用中文竊竊私語。這樣很不好,西方人更加不喜歡中國人?!笨砷L期在實驗室專注做科研的他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他不喜歡的,不善交際的那類人。
在美國人面前,他除了科研,不知能再聊出什么來?!昂兔绹松缃?,還是有些隔閡。但跟中國人就能無話不說。”這個每天與實驗老鼠相處時間比跟人長的中國博后有著說話直來直去不考慮聽者感受的習慣。如同他會將所有實驗觀察一絲不茍地寫在他的實驗室記錄本一樣,他如實地在其他中國人面前訴說他對身邊同事,對這個社會的感受。
他曾在午餐休息時說:“這個學校的本科生都很聰明很有科研頭腦,”然后指著餐桌上一個跟他同一實驗室的女同事繼續(xù)對大伙兒說:“例如同一個科研問題我跟她討論,再跟本科生討論。感覺那群本科生討論的深度就是跟她不一樣?!辈还芷渌巳绾未驁A場,他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那個女同事的窘迫。
一次聚餐,與以往中國人聚會一樣,大家又開始聊起中西文化差異。剛剛喝下半杯啤酒的他神采飛揚地侃道:“我覺得啊,中國人之所以不如西方人能干,是因為有兩種基因在我們體內占了主導。一個是饑餓,一個是貪婪!中國人長期吃不飽飯,所以我們永遠都感到饑餓,欲望強烈。而我們體內的貪婪基因令我們在欲望得到滿足后索取更多。要成功要名望,什么都想要。這就是民族劣根性?!碑斔f出這番尖刻武斷的評論時,并沒有意識到坐在對面的訪問學者詫異的眼神和所有在座的人無言以對的尷尬,反倒因為自己發(fā)表了見解而自鳴得意。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為何從事科研工作十多年的鄭博士并沒有學到科學論文里謙虛,節(jié)制,對任何解釋都留有余地的說話做事風格,反倒在一個個科研發(fā)現中不斷膨脹了自我,自認能解釋一切。而最可悲的是這無比膨脹的自我還要在一次次論文被拒的現實面前反復破滅!
五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21世紀,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社交網絡輕而易舉地得知別人的故事。這個時代從不缺講故事的人。科學家,作為一個備受尊重,卻極少在社會上發(fā)生的群體,他們的故事很少被講述。唯有在做出重大發(fā)現的時候,才會出現在公眾面前,講述他(她)的發(fā)現和成功之道。堅持不懈,對自然的無限好奇,一份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這類熟悉的詞組搭配反復被提到。然而,公眾無從得知的,卻是這個科學家背后龐大的團隊。這個團隊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博士,博士后,技術員。他們夜以繼日地在實驗室里做實驗,讀文獻,寫文章。他們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這個國度,試圖通過努力實現屬于自己的美國夢。可最后,這些努力換來的,往往只是論文上的幾個圖表,只是教授在媒體面前講出這些成果的自信,和重復那些陳詞濫調時輕松的語氣。
在這個所有人渴望成功,渴望成為關注焦點的時代,大家掘金般地尋找各個領域的佼佼者。把他們簇擁在聚光燈下,期待獲得只言片語的成功之道。而每個領域背后平凡的大多數卻很少有發(fā)聲的機會。他們的生活看似平凡,卻各有各精彩的追求。他們遇到的煩惱和擁有的心態(tài)正是一個社會或社群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構成。
資料顯示,僅2009年一年美國就有將近兩萬人獲得生命科學或者物理科學博士學位。佐治亞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波拉.斯蒂芬在接受《自然》雜志采訪時說道:“除非國會撥錢為這些博士畢業(yè)生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否則沒有人會為這個持續(xù)增長的趨勢感到樂觀。”最后獲得助理教授的生物博士比例逐年下降,而工業(yè)界也沒法吸收剩下的博士。更糟糕的是近些年很多生物制藥公司和技術公司正在大幅縮小規(guī)模。1973年,55%的生物博士能在畢業(yè)后六年內找到大學助理教授職位,而到了2006年,這個比例降到了15%。近些年,選擇出國深造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可大多數最后一直停留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博士后階段。
這群中國博后大多一直在良好的教育體系。他們大都在中國接受了扎實的基礎教育,然后來到西方國家接受前沿的高等教育。和成長在中國的知識分子一樣,他們被灌輸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tǒng)思想,深信學識能幫助他們進入更好的社會階層,過上更好的生活。至少,能謀求一份體面的工作,生活在理想的象牙塔里。
然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2010年對成員國的工資職業(yè)調查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職員對其職業(yè)的滿意度并沒有比非博士職員高出太多。在所有造成不滿的可能因素里,福利,工資,上升機會占的比重最大。另一方面,智力難度,工作環(huán)境和對社會的貢獻價值,這些由科研工作性質決定的因素占據的比重卻最小。也就是說,大多數科學家們并不介意工作帶來的智力挑戰(zhàn)和閉塞實驗室?guī)淼纳缃痪窒蕖W屗麄冋嬲豢鞓返?,是換來的報酬太少!
六
著名經濟心理學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在今年的TED上講述了一個最近設計的行為學實驗和發(fā)現。他讓一群測試者按照說明書做手工折紙,然后要他們評估:如果把這些折紙作品拿到市場上去賣,能值多少錢?同時,讓另一群沒有參與折紙的測試者,也對這些作品做個估價。結果是參與做折紙的測試者對他們創(chuàng)造的作品估價要高于沒有參與的測試者。如果這要歸因于第一組測試者參與了勞動,因此他們認為自己的勞動成果更有價值的話,那么艾瑞里接下來的實驗發(fā)現就更加確定了這個可能。
這一次,他讓一組測試者在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做折紙。由于沒有說明書參照,他們要花更多心思,動用創(chuàng)造力,可最后做出來的折紙作品并沒有比之前有說明書的時候做得更好看,甚至更糟。所以當另一組沒有參與折紙的測試者對這組作品進行估價的時候,他們提出了更低的價格。然而,這群直接參與折紙的測試者卻給了這次的作品更高的估價。艾瑞里最后的結論是當工作需要更多智力挑戰(zhàn)的時候,勞動者很容易與工作建立情感聯(lián)系,于是他們會認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勞動成果更具有價值。
當我們把OECD的調查結果和艾瑞里的研究發(fā)現放在一起,就不難發(fā)現原來令許多生物研究員不滿的根源在于這個職業(yè)的勞動性質。科學研究,尤其是長期在實驗臺前直接從事科研操作的人,一直面對來自體力和智力的挑戰(zhàn)。取得一個研究成果,無論是大是小都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蒲?,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行當,需要不斷經歷失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在瀕臨放棄邊緣咬緊牙關,再做一輪實驗的堅持。
在歷經所有磨難之后獲得的成果,在科學家的眼里更像是一顆無比閃耀的鉆石。它源于自然,縝密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論證將其每個面向精確切割,直至晶瑩剔透。在獲得真諦的那一刻,他們,和那群沒有說明書可參考的折紙測試者一樣,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有價值的。而作為發(fā)現者本人,理應得到更高的評價和更體面的回報。
可現實是,每個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期刊(影響因子10分以上或是在業(yè)內有很好的口碑)每天都會受到雪片般的投稿文章。因為篇幅有限,只能選出最好的幾篇繼續(xù)審稿。很多情況下,這些文章直接被編輯謝絕,根本沒有送到業(yè)內專家的辦公桌上。沒有在好的期刊上發(fā)文章,就意味著很難在領域內樹立名氣,找到助理教授職位。同時,美國高校招聘教授職位太少,競爭者眾多,導致太多博士畢業(yè)生停滯在博士后階段。缺乏晉升機會和不上不下的工資在自己精雕細刻的“鉆石”面前,顯得太單薄太不匹配。
意大利工人自治運動領袖,著名社會活動家比弗在他的新書《工作的靈魂》(The Soul at Work)里論述道:在當下這個科技和信息發(fā)達的社會,人們的勞作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統(tǒng)工業(yè)社會,工廠工人長期在車間重復簡單的體力勞動,面臨身心異化的心靈痛苦。如今科技和通訊設備的發(fā)展開啟了另一層面的勞動。傳統(tǒng)的體力勞動逐漸被自動化的機器取代。于是勞動的內容開始滲入意識層面(Cognitive Labor)。從事高科技產業(yè)的勞動者在工作中需要投入經過多年訓練培養(yǎng)的專業(yè)技能,動用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還有社交精力。而這些都是一個人才智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the best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capacities)。因此,人們更容易將欲望投射在工作中,渴望從中得到身份認同與安全感。正因如此,人們開始讓工作占據生活,希望通過工作累積財富,忽略了富有感情的社區(qū)交流和日常生活。
科研工作,尤其是生物研究,需要投入大量體力(養(yǎng)實驗動物,從事各種精細,復雜,冗長的實驗)和腦力(搜索文獻,找點子,寫文章)勞動。他們職業(yè)困境的源頭在于勞動成果與回報不對等所造成的心理落差。
七
科研人員究竟該如何改變不滿的現狀呢?
遇到逆境,最常見的解決方式就是回顧歷史,從過往經驗里尋找可以借鑒的方法?;赝I(yè)時代,工廠工人為反對在流水線上過度勞動,自發(fā)形成工會。同一時代,各種社區(qū)組織在西方社會相繼出現?!爱斠粋€人有困擾時,社會很難關注到具體的某個人??僧敯岩蝗河型瑯永_的人聚在一起,他們對社會的發(fā)聲會更容易被聽到。”從事社會活動多年的美國女孩克里斯塔曾這么解釋。
科研人員參加一些社區(qū)活動,有助于將注意力從高壓的科研環(huán)境中轉移出來,到更廣闊的空間里擴展事業(yè),尋找可能。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美國一些科研機構和從業(yè)人員自發(fā)組織了一些非常好的社區(qū)活動。將有同樣職業(yè)困境的研究人員聚在一起交流經驗,為彼此提供機會。
例如,科學女性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Women in Science, AWIS)為所有從事科研工作的女性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每個月當地的AWIS會組織一次聚會,提供酒水點心和社交場地。當地各個科研機構的女性前來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發(fā)現,幫助他人解決事業(yè)瓶頸。最后,所有人被召集到演講廳。每次AWIS都會請來當地學術界,工業(yè)界,甚至商界,法律界依靠科研背景在不同領域獲得成功的女性來做講座。她們大都會慷慨分析自己的轉行經驗,如何將科研技巧運用到別的領域,如何平衡事業(yè)與家庭。同時,愿意幫助更多有潛力的女性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