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公務員考試最不利原則的知識,其中也會對2022天津省考行測技巧:以不變應萬變,攻破“最不利原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

- 公務員考試行測數(shù)量關系如何“保五爭十”
- 最差原則是什么意思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考點習題及
- 公務員考試行測甲級 乙級是什么意思
- 2022天津省考行測技巧:以不變應萬變,攻破“最不利原則”
- 歷年公務員考試易錯題有哪些
公務員考試行測數(shù)量關系如何“保五爭十”
數(shù)量關系在整個行測試卷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同時它也是行測拿高分的關鍵。但對于絕大多數(shù)同學而言,數(shù)量關系都是大家容易放棄的一類題型。殊不知,數(shù)量也有很多拿分的技巧所在。

一、保五
何為“保五”呢?在行測考試中,數(shù)量關系題量一般為10-15道不等,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考生們完全可以輕松拿下五道題。
(1)猜證結合思想
例.甲乙兩種商品原來單價和為100元,因市場變化,甲商品降價10%,乙商品提價40%,調價后兩商品單價和提高20%,則乙商品提價后多少元?
A. 40 B.60 C. 36 D. 84
【答案】D。中公解析:單價和為100,其中A、B選項分別為40和60,有可能一個為甲原價一個為乙原價。D選項=B選項×1.4,則B就是乙原來的單價,D就是乙調價后的單價。
(2)整除思想
【答案】A。中公解析:由題意可知,建筑學院的總人數(shù)-缺考人數(shù)能被8整除,選項中只有A項符合。
對于許多考試題目,其實都是可以用這兩種方法快速選出正確答案的,這些題正確與否與你會不會做的關系不大,重點在于你是否能夠參透命題人的出題策略,是否熟悉整除思想的特征及應用。
猜證結合思想應用關鍵:重點關注中間量與所求量之間的關系,在選項中查找相關項;
整除思想應用關鍵:數(shù)據(jù)體現(xiàn),文字描述,計算中想到用整除,以及如何使用小數(shù)字的整除特性。
二、爭十
前面兩種思想的應用,再結合簡單計算或者普通方程能夠做出來的題目,大家可以輕松拿下五道題。且數(shù)學一旦能夠做出來,除非是因為粗心,否則正確率非常高。那如何去爭取做對十道呢?
其實數(shù)量關系考試中并非都是難題,會有一部分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都比較簡單的題型,例如工程問題,利潤問題、容斥問題、極值問題、行程問題中的牛吃草、排列組合中的隔板模型、錯位重排等等。在此列舉一二:
(1)工程問題
利用好特值思想是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由于其滿足“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這樣的乘除關系,且題干中一般都符合對應量未知的條件,故需重點體會如何“結合計算路徑”設特值的方法。一般常見的有設工作總量為時間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設工作效率為效率比值兩種情況,且看如下例題:
例1:已知甲乙兩人的效率比為3:4?,F(xiàn)在有一份工程,甲先做2天,因為家里有事臨時離開,乙?guī)兔ψ隽?天并且完成。請問如果一開始兩人就合作,需要多少天能完成?
例2:某商鋪甲、乙兩組員工利用包裝禮品的邊角料制作一批花朵裝飾門店。甲組單獨制作需要10小時,乙組單獨制作需要15小時,現(xiàn)兩組一起做,期間乙組休息了1小時40分,完成時甲組比乙組多做300朵。問這批花有多少朵?
A. 600 B. 900 C. 1350 D. 1500
利潤問題,考生們可以采用代入思維去理解,想象成日常生活中的情況,結合利潤問題中涉及的公式,方程法、特值法或者十字交叉法求解即可。
容斥問題,考生們學會使用文氏圖解題方法,便于解決靈活多變的集合間存在交叉關系的問題,記住常用的兩者容斥、三者容斥及容斥極值的相關公式,也可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
極值問題重點把握和定最值與最不利原則的題型特征,熟練掌握其相應解題方法,相信考試若出現(xiàn)這類問題,絕大多數(shù)考生都是可以拿到這部分分數(shù)的。
對于這些??嫉南鄬Ρ容^簡單的題型,大家做出來,那十道題就輕松到手了。
三、大滿貫
剩下的行程問題,排列組合以及概率問題或者復雜計算問題對于一些數(shù)學基礎較好的同學,估計也難不倒你們,那就爭取大滿貫嘍。那對于基礎一般的同學呢,可以結合做出來的題目,剩下的題目可以蒙答案,按照四選項大致平均分配的原則,合理選擇即可;或者結合其他蒙題的一些技巧,相信再對2-3道也不成問題。
經(jīng)過上述的分析,是不是覺得數(shù)量其實也并非那么攻不可破。夯實基礎,結合技巧,數(shù)量對10道不是夢,行測上80也不是神話。加油哦!在這兒再次提醒下廣大考生,行測考試中一定要為數(shù)量留出10-15分鐘的做題時間,結合自身情況做一些擅長的題目。數(shù)學基礎差的同學不奢望數(shù)量提分,但是也要保證這部分不會給自己拉分。
公考之路艱辛且漫長,不忘初心,始終堅持,相信機會總會留給那些做充分準備的人!
最差原則是什么意思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考點習題及
1、所謂的最不利原則,它其實是指我們解抽屜原理問題時所遵循的原則。而抽屜原理在我們中小學時期基本都有接觸過,只是有些考生可能忘記了,或者知道相關題目,但是不知道它是屬于抽屜原理。下面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熟悉的例子:
例1:一個班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證有2個同學的星座相同?
這道題很多同學應該都知道,至少要有13個人。如果是5個人,那么這5個人中可能有2個人星座相同,也可能這5個人來自不同的星座。如果是8個人,那么也是可能都來自不同的星座。所以,為了保證這件事情發(fā)生,那就可以讓十二個星座中都先各有一個人,總共有12個人。接下來再來一個人,這個人不管放在哪個星座中,都能保證有兩個人星座相同。所以總共是1*12+1=13人。
2、從這道題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都有“至少……才能保證……”,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最不利原則題目的題型特征。所以大家如果看見題干中有這句話,或者類似這句話的,那么都可以判斷為最不利原則的題目。
3、最不利原則其實是我們解決抽屜原理的準則。那么為什么這么說,其實是因為,解此類題目時,我們往往考慮的都是最不利、最倒霉的情況,而最倒霉的情況往往是差一步就成功的情況
公務員考試行測甲級 乙級是什么意思
1、公務員考試分甲級、乙級,指的是報考的等級不一樣,考試具體的難易程度也有一定差距,甲等考試的題目比乙等考試的題目難度高,考生需要更加努力的復習。
2、行測甲級的意思是考生報名省直機關單位、市直機關單位的,考試等級為甲級,考試項目為申論及行測與綜合知識測試甲等。
3、行測乙級的意思是考生報名省直機關單位、市直機關單位以下的,考試等級為乙級??荚図椖繛樯暾摷靶袦y與綜合知識測試乙等。
拓展資料
公務員考試是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的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的錄用考試。中國公務員正規(guī)統(tǒng)一都叫國家公務員,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是國家公務員,具體才分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地方國家公務員。
筆試公共科目有《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行測的題目全部是客觀題,主要題型有常識判斷、言語理解、判斷推理、邏輯填空、資料分析,加強訓練的話,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提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guī)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公務員考試
2022天津省考行測技巧:以不變應萬變,攻破“最不利原則”
2022天津市公務員考試公告(>>>公告詳情)于2022年2月22日發(fā)布,招錄2607人(>>>職位表)。 2022天津公務員考試已延期(>>>延期公告)。我為大家推薦>>>考前易錯500題精刷營
在行測考試當中有一種類型的題目十分有趣:“某年會抽獎,100張獎券中有3張有獎,那么至少抽多少次才能保證一定中獎?”這類題貼合生活,解題方法掌握起來很快、也很容易得分,這類題稱為最不利原則問題。說它簡單,是因為只要熟悉出題規(guī)律和解題原則,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輕松攻破。
含義所謂最不利原則,其實指的是一種最倒霉的狀態(tài),一般只需要考慮與成功一步之遙的情況。上述題目最倒霉的情形就是抽了97張謝謝參與,此時再抽一張就一定中獎。
常見問法:“至少……才能保證……”,換言之是求解在“保證”前提下的最小值。
解題原則計算方法:最不利的情況數(shù)+1
常見考法 1.基礎型保證數(shù)為n,則種類的最不利情況數(shù)為n-1。若某種類的數(shù)值達不到保證數(shù)為特殊情況,則一并算作最不利情況數(shù)。
例1某高校舉辦的一次讀書會共有37位學生報名參加,其中中文、歷史、哲學專業(yè)各有10位學生報名參加了此次讀書會,另外還有4位化學專業(yè)學生和3位物理專業(yè)的學生也報名參加了此次讀書會,那么一次至少選出()位學生,才能保證選出的學生中至少5位學生是同一專業(yè)的。
A.17 B.20 C.19 D.39
【答案】B。解析:題干中出現(xiàn)“至少……才能保證……”的字眼,應考慮最不利的情況,選出3位物理專業(yè)、4位化學專業(yè)的學生以及中文、歷史、哲學專業(yè)的學生各4位,此時若再選出1位學生就能保證有5位學生是同一專業(yè)的,則至少選出3+4×4+1=20位,故本題選B。
2.綜合型此類題目一般沒有給出具體的該種類的數(shù)值,可借助排列組合求出,再利用基礎型求解。
例2有四種顏色的文件夾若干,每人可任取1~2個,如果要保證有3人取到完全一樣的文件夾,則至少應該有()人去取。
A.28 B.20 C.29 D.21
【答案】C。解析:題干中出現(xiàn)“至少……才能保證……”的字眼,可以判定為最不利問題。那么最不利情況就是每種情況都有2人取到,再多1人就能保證有3人取到完全一樣的文件夾,考慮文件夾每人可任取1~2個:取1個文件夾的情況同色有4種;取2個文件夾的情況則再按同色與不同色共故取出的文件夾共有14種情況。則至少應該有2×14+1=29人,故本題選C。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都能對“最不利原則”題目有所了解。總結下來就是:首先需要明確要保證什么,其次是要找出最不利的情況數(shù),最后在最不利情況數(shù)上加1即為所求。小伙伴們要多加練習,細細品味,方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歷年公務員考試易錯題有哪些
您好,很樂意為您解答,下面是博匯教育專家針對歷年公務員易錯題做的匯總希望對你有幫助:
【例1】(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
相關研究表明——,:由于氣候變暖,中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已由長城沿線向北擴展了1至2個緯度;華北地區(qū)冬小麥正由冬性向半冬性過渡,東北地區(qū)糧食產(chǎn)量顯著提高,水稻面積和總產(chǎn)量迅速增加;喜溫作物玉米目前已經(jīng)成為中國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各種病蟲害危害加重,都會導致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p>
A.氣候變暖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觀
B.各種氣象災害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日益突出
C.中國主要農(nóng)作物的種植面積正在日益擴大
D.氣候變化給中國農(nóng)業(yè)帶來的影響以好處居多
【正確解析】
D。觀察文段,填入劃橫線的句子后為冒號,因此冒號后的內(nèi)容是對前文的解釋說明。后文用較多篇幅闡述了氣候變暖給我國農(nóng)業(yè)帶來的積極影響,用較少篇幅說明了其消極影響,因此D項符合文意,當選。A項的“農(nóng)業(yè)”擴大了論述范圍,應改為“中國農(nóng)業(yè)”,而且“想象的那么悲觀”也為無中生有的內(nèi)容,文段中沒有體現(xiàn)出悲觀,排除。B項的主語錯誤,不是“氣象災害”而是“氣候變化”。C項為后文中的部分內(nèi)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指點迷津】
上述題目屬于概括題的變相考法,在概括題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無中生有,所述內(nèi)容在文段中未提及;
(2)文段雖有提及,但并非文段所述重點;
(3)僅是文段的部分內(nèi)容,概括不全面;
(4)不應引申而引申,脫離中心主旨;
(5)以偷換概念等方式曲解文段本意。
【例2】(2014年青海)
飛鳥、游魚、爬行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跟我們至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會睡眠。睡眠是我們生命中起著支配作用的一部分,而且顯然是命運攸關的。雖然睡眠令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為之著迷已有好幾個世紀,但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是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起步的。從那時以來,睡眠科學揭示了諸多有關睡眠結構與模式的奧秘。但即便如此,它的起源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滿著尚未解開的謎團。
作者接下來最不可能討論的是
A.人為什么要睡覺
B.多長時間才算睡夠
C.睡眠受什么掌控
D.臥具對睡眠的影響
【正確解析】
選D。文段由首句引出主題“睡眠”,并圍繞此展開論述。尾句指出“它的起源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充滿著尚未解開的謎團”,因此接下來作者很可能討論睡眠在起源和功能上的謎團。觀察選項,從選項的表述方式上也可以看出,A、B、C三項都是問句,都是起源或功能方面的謎團。D項是陳述句,而且D項的主體是“臥具”,而非睡眠,與文段主題不符,并且在文段中絲毫沒有涉及,因此下文最不可能的討論的是D項。
【指點迷津】
很多考生在作答這種類型的題目時已形成固定思維,即文段中已經(jīng)提及或講述的是作者接下來最不可能討論的內(nèi)容。也許是因為考場氣氛緊張,時間緊迫,考生在確定正確答案后,只是粗略地將選項一掃而過,并沒有真正去思考有的選項其實更不合理,或者更適合作為答案。過于對解題思路或方法的信任,而放棄思考其他選項的可能性,是考生選錯答案的原因所在。
【例3】(2016年國考)
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候,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交易以信息不對稱為基礎,地講,就是“買的不如賣的精”。但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消費者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于是變得越來越精明,越來越具有。如果你的產(chǎn)品或服務做得好,好得超出他們的預期,即使一分錢廣告不投,消費者也愿意在網(wǎng)上分享,為你樹口碑。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簡單知情權主動 B.通俗話語權免費
C.確切主動權自愿 D.坦白選擇權義務
【正確解析】
選B。第一空,文段首先用專業(yè)性的語言“商家”、“消費者”、“信息不對稱”講述,轉而變成一句市井相傳的常見道理“買的不如賣的精”,因此使用“簡單”或者“通俗”均可。而前句相較后句并沒有不確切不坦白,排除C、D兩項。第二空,消費者一直都具有“知情權”,只是沒有渠道得知而已;隨著掌握信息增多該豐富的應是“話語權”。驗證第三空,“免費”對應“即使一分錢廣告不投”,符合語境。因此B項當選
【指點迷津】
命題人通過設置與正確答案近義的詞語迷惑考生,并在文段中透露一些信息,不斷誘導考生選擇A項。例如上述文段中不斷出現(xiàn)的“信息”一詞,很容易將考生的思路引向“知情權”,還有尾句“如果你的產(chǎn)品或服務做得好……消費者也愿意在網(wǎng)上分享”,空中填入“主動”一詞,不僅通順,而且也能從中體會到消費者主動宣傳的含義。因此,考生不能僅僅根據(jù)找到的與選項詞語相對應的信息,就草率地作出選擇,還要考慮詞語的含義以及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不能以偏概全,掉入陷阱。
【例4】
研究機構針對醫(yī)患關系的一項調查顯示,患者對醫(yī)生、護士、醫(yī)院的總體滿意度分別達到了94.6%、93.5%和79.8%,從調查數(shù)據(jù)看,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就醫(yī)環(huán)境、就診便利程度等項目的滿意度都在70%以上。而患者最不滿意的項目中,排在前三項的分別是藥品價格、檢查費用和就醫(yī)總費用。因此有人認為,就醫(yī)高消費是導致患者對醫(yī)院以致整個醫(yī)療體系不滿意的根本原因,近年來發(fā)生的一些患者對醫(yī)護人員個人的糾紛甚至暴力事件只是個別現(xiàn)象,就醫(yī)高消費并不是醫(yī)患暴力沖突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夠削弱上述觀點
A.調查顯示,醫(yī)護人員對醫(yī)患關系的評價僅60分,甚至低于患者的評價
B.醫(yī)護人員是醫(yī)院和醫(yī)療體系的代表
C.就醫(yī)成本過高是導致就醫(yī)高消費的根本原因
D.醫(yī)方和患方是兩個群體,而非個人
【正確解析】
選D。A、B項:“醫(yī)護人員的評價”、“代表”與“就醫(yī)高消費”等制度無關,不能削弱論證。
C項:指出就醫(yī)成本過高,加強了題干結論。
D項:選項指出醫(yī)方和患方是兩個群體,即患方所不滿意的并非醫(yī)護人員,而是醫(yī)療體制,醫(yī)療體制同屬醫(yī)方這一群體。醫(yī)方的某些制度規(guī)定(就醫(yī)高消費)是導致醫(yī)患沖突的根本原因,可以削弱題干論證。D項當選。
【指點迷津】
對于此題大多考生都是因為沒有找到文章內(nèi)在邏輯:本題的論點是就醫(yī)高消費并不是醫(yī)患暴力沖突的根本原因,而論據(jù)是就醫(yī)高消費是普遍現(xiàn)象,而醫(yī)患暴力沖突是個別現(xiàn)象。要想進行削弱,就應指出就醫(yī)高消費和醫(yī)患暴力指代群體不一樣,就醫(yī)高消費指代的是群體,而醫(yī)患暴力沖突指代的是個人,采取拆橋的方法,切斷二者的聯(lián)系。
【例5】
許多人文社科類著作因對人的處境有真切的關心,對人的命運有深刻的認識,對人的內(nèi)心經(jīng)驗有__________的體諒,并精騖八極、__________,因此都應成為我們閱讀的重點。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感同身受鞭辟入里
B.設身處地深入淺出
C.情真意切入木三分
D.細致入微入情入理
【正確解答】
筆者在此從頭為大家捋一下這道題吧。
第一空考查并列對應,“對人的處境有真切的關心,對人的命運有深刻的認識,對人的內(nèi)心經(jīng)驗有________的體諒”,“真切”用以修飾“關心”,不能再用來修飾“體諒”,因此首先排除C項。“細致入微”是指看問題非常全面,連細小的事情都考慮到了,常搭配體貼、關心,或者用來形容描寫、表演,與“體諒”搭配不當,排除D項。因此只能選擇A項了。
再用第二空進行驗證,“精騖八極”是指詩人進行藝術構思、藝術創(chuàng)作時,思想可以縱橫馳騁不受時空的限制。正所謂“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鞭辟入里”意為分析透徹,切中要害,與表示“詩人進行藝術構思、藝術創(chuàng)作時,思想可以縱橫馳騁不受時空的限制”之意的“精騖八極”構成并列,共同形容人文社科類著作的優(yōu)秀之處。深入淺出:指講話、文章的內(nèi)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或內(nèi)容、道理很深刻,但表達得淺顯通俗。入木三分: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入情入理:形容合乎常情和道理。正確答案應該為A項。
【指點迷津】
其實語義重復并不難分辨,大家之所以還會犯這類錯誤,主要是因為平時不太注重語言表達的嚴謹規(guī)范性,從而形成了一些錯誤的表達習慣,并把這些表達習慣帶到做題中。
其實,詞與詞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比如“多次”與“反復”,“大約”與“左右”……當這些詞用來修飾同一個詞時就產(chǎn)生了語義重復。不少考查病句的考題中,常會把語義重復作為一大考點。而在邏輯填空中也會以此來設置干擾項。
文章到此結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公務員考試最不利原則和2022天津省考行測技巧:以不變應萬變,攻破“最不利原則”的問題解決了您的問題,那么我們由衷的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