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jié) 致敬工匠精神!


五一勞動節(jié) 致敬工匠精神!

五一勞動節(jié) 致敬工匠精神!

 

 

大國工匠

似乎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詞。

然而,擁有大國工匠精神的他們,

卻是非常樸實的普通人。

普通到,他們從你身邊走過,

你可能都不會注意到。

但是,當你走進他們的工作世界,

你定會被他們專注的神情和

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所打動。

你會肅然起敬,

看到他們身上,

閃閃發(fā)光。

 

五一勞動節(jié),是屬于勞動者的節(jié)日,也是致敬“工匠”們的節(jié)日。

五一勞動節(jié) 致敬工匠精神!

自從“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工匠精神”就成了社會熱詞,“工匠”亦成為給予勞動者的一個帶有尊崇感的指稱。經由這個詞的傳開,人們對其內涵的認知也在拓展——今天的“大國工匠”,固然指大量靠技術吃飯、以雙手立身的一線工人,但也包括了各種不算工人、卻也憑實干和本事吃“手藝飯”的行當。只要一門手藝做到極致,不分貴賤高低,都當?shù)闷稹肮そ场敝?/span>

 

對工匠精神的追崇,往往始于對技藝的崇拜。創(chuàng)新時代,真正的“大國工匠”,即便是一個坐在流水線上的人,所懷的也不是一顆流水線的心。平淡之中有奇崛,植入骨髓的創(chuàng)新基因,往往會令他們做出超越常人認知的成就。這是所謂的“身懷絕技”。而如果這種成就和技藝恰好又戳中了人心深處或者未被發(fā)覺、或者有所缺失、或者相對柔軟的地方,乃至被轉化為某種“情懷”,一個工匠就可能在不經意間引起社會共鳴,甚至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網(wǎng)紅”。

 

有趣的是,“網(wǎng)紅”這個詞,跟“工匠”是差不多時間走紅的,當然,前者如今更代表某種“主流”。不少“工匠”變得人盡皆知,并獲得遠超以往的社會地位,多少是借了當“網(wǎng)紅”的光——如果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熱推,多少人知道那個專心做蔥油餅的阿大?又有多少人了解紫禁城里的文物修復師?

 

越來越多的工匠能當“網(wǎng)紅”,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能不能當上“網(wǎng)紅”,有巨大的偶然性;真正的工匠未必愿意做“網(wǎng)紅”——有的人天生反感拋頭露面,也不喜歡接受無故的追捧。如果“工匠”沒有做“網(wǎng)紅”,他們還能收獲崇高的社會地位嗎?

 

未必吧?

 

說實話,“工匠精神”和“網(wǎng)紅經濟”,本質上是格格不入的。工匠講究“慢工出細活”,這個“慢”字在今天恐怕就很不受待見——誰都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經濟,是要快速見效、越快越好的。為了這個快速見效,連帶著就可能有許多新的“法則”,比如無論如何首先要善于“講故事”,所謂“做得好不如說得好”;又比如偶爾或者常常需要“放下身段”甚至“不擇手段”,因為資本的擴張與盈利比什么都重要。

 

當一個工匠,忌諱的正是這些。真正的工匠,靠手吃飯而不靠嘴巴吃飯,老一輩人說這是“吃蘿卜干飯”,對他們來說,“敏于行而訥于言”是基本素質,并且忍受清苦無比的生活,沒有捷徑可走,也來不得半點討巧、馬虎。工匠是沒有“熱錢”和“快錢”可賺的,也沒有什么泡沫可吹——靠“吹”可以吹出一個好故事,卻永遠吹不出一個好產品,哪怕只是一塊蔥油餅。

 

工匠即便當上“網(wǎng)紅”,更多時候也只能被視作一種巧合。更多人既沒有這個運氣,也沒有什么“賣點”。他們只是一個做事認真、為人老實、甘于(或者陷于)寂寞的人而已。但恰恰是這樣的人,在今天社會尤為稀缺、又迫切需要——“聰明人”在今天一點不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和“精明的投機客”也大有人在。但一個社會的基石,終究是由認真的老實人們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問題就在于,在大環(huán)境的熙熙攘攘下,有多少人能夠安于寂寞、不負初心?又該如何來呵護他們的耐心、保護他們的初心?

 

從多位“工匠典型”身上,我們都能讀到類似于“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樣的故事?!懊俺鰜怼钡墓そ硞儯蠖嘧龅搅顺裁撍?。但同樣,不甘于寂寞、不甘心現(xiàn)實的也大有人在。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不愿意人往“高處”走?快錢面前、誘惑之下,小到一個“匠人”放棄一身手藝,大到一個企業(yè)冒險“脫實轉虛”,其實都有無奈之處。但一旦走出這一步,怕就要落下永久的遺憾,再回頭恐怕很困難。

 

#p#分頁標題#e#

因而,讓“工匠”們留守,讓萌生去意者回頭,讓更多人愿意效仿工匠身上的“匠心”,是時下至為緊迫的一道考題。今天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正是對這道考題的一種回答。挖掘出越來越多的工匠典型,種種嘗試,都旨在重塑“工匠”這個群體的社會地位,都是值得稱道之舉。但真正喚起工匠精神,不能只靠個人的自覺,也不能只靠特定機構在特定時點上的努力。留人更要留心,這終究要靠制度支撐,更靠環(huán)境滋養(yǎng)。

 

今天人們看得見的,是相關方面在“尊崇工匠”上作出的努力。更需著力的,是日常點滴、潛移默化間的看不見的尊崇,以讓工匠有成長的土壤——尊崇所有認真做事的“老實人”,并給他們空間、給他們機會、給他們保障、給他們應得的榮耀,哪怕他們一輩子默默無聞,永遠當不了“網(wǎng)紅”。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提交報名同學/家長:允許擇校老師幫您擇校調劑,同意《隱私保障》條例,并允許推薦給更多服務商為您提供服務!

轉載注明出處:http://m.tengyi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