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群體教育時期,我們不難觀察到“知識饑渴”的癥狀日漸顯著,這種病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家庭教育的過度學校化以及早期教育的唯知主義傾向。我們不希望家庭教育被工具理性與功利主義所左右,而是希望每個家庭能保持一種警覺的教育態(tài)度,堅持個性化的教育方式,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在家庭中開展系統(tǒng)的親子共讀活動,或許是一個解決上述問題的明智之舉。
一、啟發(fā)性共讀:開啟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
親子共讀是幼兒家庭教育的核心活動之一。閱讀主體是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旨在激發(fā)孩子對世界的探索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并掌握閱讀的方法。內(nèi)容上,應注重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符合其認知水平的繪本、兒歌、童話等。父母親可以將個人的成長故事和家庭文化融入其中,以童謠和繪本的形式與孩子分享,讓孩子從了解家庭文化開始,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閱讀形式上,要結(jié)合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和個體差異,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例如,通過講故事、設疑提問、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主動參與到閱讀中,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游戲性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
對于0-6歲的兒童,學習活動通常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在古希臘語中,“教育”、“孩子”和“游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將游戲元素融入親子共讀中,可以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
三、生成性共讀: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親子共讀不僅是孩子的教育活動,也是父母與孩子交流、共同成長的重要途徑。這一活動具有生成性,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表達自己,了解自然與社會,與他人溝通和交往。父母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學習、成長,實現(xiàn)教育意義的生成。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展現(xiàn)出良好的教養(yǎng)和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zhì)。我們期待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體驗成長的喜悅,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我們也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一顆求知好學、樂群向上的種子。
親子共讀是幼兒階段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動。它不僅能夠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也能讓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體驗生活的美好。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