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答案考研應該優(yōu)先選大學。
中國考研最容易的40所大學名單
計算方法如下:
(研究生總數(shù)/在校生總數(shù))=A,將A進行加權計算轉成標準分100
(以研究生比例最高的中科大為100分,其他學校與之對比計算得到標準分)
分數(shù)越高說明該大學研究生比例越高,在該大學考研越容易。
排名大學以全校學生中研究生的比例得分為次序排名。
NO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0.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58年9月創(chuàng)建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創(chuàng)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yè),創(chuàng)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yǎng)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nèi)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得到迅速發(fā)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NO2、清華大學96.8
清華大學(TsinghuaUniversity)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jīng)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個學院,54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y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NO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88.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原名北京航空學院,1988年更名)創(chuàng)辦于1952年10月,由當時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等8所著名大學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學校地處北京中關村高科技核心區(qū),毗鄰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新中國第一所重點航空高等院校。

NO4、南京大學87.8
南京大學是直屬國家教育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國內(nèi)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坐落在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創(chuàng)建以來,她先后經(jīng)歷三江師范學堂、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時期;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次年逕名南京大學,沿用至今。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南京大學調(diào)整出工學、農(nóng)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chuàng)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的文學院、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并將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NO5、北京大學87.2
北京大學創(chuàng)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xiàn)名。
NO6、哈爾濱工業(yè)大學84.5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創(chuàng)建于1920年,坐落在素有“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北國名城哈爾濱市。隸屬于國防科工委。經(jīng)過87年的建設,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所理工為主,理、工、管、文、經(jīng)、法相結合,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的開放式、研究型全國著名重點大學。
NO7、西安交通大學83.7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其前身是1896年創(chuàng)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nèi)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并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九所大學之一、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九所大學之一,1999年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00年4月,國務院決定,將原屬衛(wèi)生部已有60余年辦學歷史的西安醫(yī)科大學、原屬中國人民銀行已有40余年辦學歷史的陜西財經(jīng)學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學。
NO8、大連理工大學83.6
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6年設研究生院;1988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1996年~2000年實施"九五""211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2003年,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實施"985工程"一期建設;2003年~2005年實施"十五""211工程"建設;2003年12月被中央確定為中管干部學校;2004年實施"985工程"二期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繼續(xù)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NO9、西北工業(yè)大學81.8
西北工業(yè)大學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fā)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以工理為主,管、文、經(jīng)、法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開放式的科學技術大學,隸屬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NO10、南開大學81.1
南開大學創(chuàng)建于1919年,創(chuàng)辦人是近代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和嚴修??谷諔?zhàn)爭時期,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昆明組成舉世聞名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被譽為“學府北辰”。南開大學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弘揚“愛國、敬業(yè)、創(chuàng)新、樂群”的光榮傳統(tǒng),培養(yǎng)了以周恩來、陳省身、吳大猷、曹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為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00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重點共建南開大學協(xié)議,南開大學躋身21世紀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NO11、東南大學77.0
東南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是國務院授權首批可授予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審定教授、副教授任職資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導師的高校。學校座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南京,主校區(qū)位于四牌樓2號,是六朝宮苑的遺址,也曾是明朝國子監(jiān)所在地,千百年來書聲不斷,學澤綿延。
NO12、華中科技大學76.4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y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
NO13、中國人民大學74.5
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兼有部分理工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北方大學和華北大學。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型大學。著名教育家吳玉章、成仿吾、袁寶華、黃達、李文海先后擔任校長?,F(xiàn)任校長為紀寶成教授,黨委書記為程天權教授。
NO14、東北大學74.0
東北大學始建于1923年。東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大學,坐落在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陽。學校占地總面積20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
NO15、廈門大學73.9
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也是我國唯一地處經(jīng)濟特區(qū)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
NO16、復旦大學73.5
復旦歷史上曾經(jīng)擁有一大批學術大師和著名學者,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周谷城、陳望道、顏福慶、蘇步青、譚其驤、周予同、陳建功、朱東潤、胡曲園、嚴北溟、張世祿、伍蠡甫、盧鶴紱、謝希德等著名學者長期在校執(zhí)教,為復旦奠定了雄厚的學術傳統(tǒng)和基礎。談家楨、吳浩青、谷超豪、胡和生、王迅、陳中偉、楊雄里、楊福家、湯釗猷、顧玉東、李大潛、陳灝珠、沈自尹、聞玉梅、王威琪、陸谷孫、章培恒等一大批知名專家,仍活躍在國內(nèi)外學術舞臺上,成為復旦當代學術精神的代表。建校以來復旦大學共培養(yǎng)了18萬余名各類畢業(yè)生,涌現(xiàn)出包括于右任、邵力子、陳寅恪、竺可楨、張志讓、李嵐清等校友在內(nèi)的眾多杰出人才,為國家的建設事業(yè)作出了卓越貢獻。
NO17、天津大學73.1
天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素以“實事求是”的校訓享譽海內(nèi)外。1951年經(jīng)院系調(diào)整定名為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指定的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學現(xiàn)已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學科特色鮮明,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較高,居于國內(nèi)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大學。
NO17、北京科技大學73.1
北京科技大學于1952年由北洋大學等5所國內(nèi)著名大學的部分系科組建而成,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經(jīng)、法等多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1997年5月,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
NO19、北京師范大學72.8
北京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科學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2002年9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慶祝大會。江澤民同志在會上充分肯定了百年北師大的辦學成就,并強調(diào)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面向新世紀,北京師范大學確立了建設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
NO19、湖南大學72.8
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學科獨具濃厚文化背景、經(jīng)濟管理學科富有特色的多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書院,歷經(jīng)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xù)性。1903年岳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國立大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李達為湖南大學解放后第一任校長,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全國院系調(diào)整,湖南大學曾先后更名為中南土木建筑學院和湖南工學院,1959年恢復湖南大學原稱。1963年起隸屬國家機械工業(yè)部,1978年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調(diào)整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0年,在全國高等學校布局結構調(diào)整中,湖南大學、湖南財經(jīng)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
NO21、武漢大學72.2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云集。學?,F(xiàn)有專任教師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300余人,有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歐亞科學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8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4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4個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群體、27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NO22、上海交通大學72.1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設高校。經(jīng)過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jīng)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nèi)一流、國際知名大學,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穩(wěn)步邁進。
NO23、北京郵電大學71.5
北京郵電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首批進行"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其前身北京郵電學院建于1955年,是新中國的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1993年經(jīng)原國家教委批準更改為現(xiàn)名,并由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了新校名。經(jīng)過四十多年的發(fā)展,北郵已經(jīng)成為一所以信息科技為特色,工學門類為主體,工管文理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是我國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養(yǎng)基地。
NO24、吉林大學70.9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教師6428人,其中教授1281人,博士生指導教師803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雙聘9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6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5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入選者21人。
NO25、哈爾濱工程大學70.1
哈爾濱工程大學具有光榮的歷史傳統(tǒng),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在哈軍工原址,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師為基礎,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2年成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1996年進入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02年由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龍江省政府、海軍四方共建。學?,F(xiàn)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NO26、電子科技大學70.0
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坐落于有“天府之國”之稱的西南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NO27、北京理工大學69.5
北京理工大學是理工為主、工理文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多科性大學,是建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投資建設的高校。學校建有中關村校區(qū)和良鄉(xiāng)校區(qū),占地面積4374畝,位居北京高校首位。建校68年以來,北京理工大學以其雄厚的辦學實力、鮮明的辦學特色、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卓著的社會聲譽吸引著千千萬萬莘莘學子。
NO28、同濟大學68.8
目前學校共有82個本科專業(yè)、218個碩士點、8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博士授權點94個,16個博士后流動站,全日制學生近4萬人,教學科研人員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級職稱者8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級職稱者1470多人。作為國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學校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6個。學校還設有6個附屬醫(yī)院和3個附屬學校。
NO29、四川大學68.7
學校現(xiàn)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特聘院士24人,杰出教授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及學科評議組成員17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3人和講座教授5人,教授(級)1323人,副教授(級)2345人。
NO30、北京交通大學68.6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F(xiàn)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8名,教授226人,副教授52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40%。迄今已培養(yǎng)了本科畢業(yè)生六萬余名,碩士和博士畢業(yè)生6000余名,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學者、工程技術專家和高級管理干部。目前,全日制各類在校學生有近2萬名,其中本科生近14000名,博士、碩士研究生、MBA、EMBA等近6000名。
NO31、浙江大學68.1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84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9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讀專業(yè)研究生學位6200余人,外國留學生1700余人。
NO32、中南大學68.1
中南大學是一所學科齊全、工學和醫(yī)學見長、具有優(yōu)良辦學傳統(tǒng)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NO33、東北師范大學67.0
東北師范大學擁有一批國內(nèi)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在全校1401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48人,副教授431人,博士生導師184人。有享譽海內(nèi)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和歷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3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入選者1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
NO34、華東師范大學64.9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4,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余人,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師1,200余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含雙聘院士6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7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華東師范大學“紫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1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96人。
NO35、中國醫(yī)科大學64.7
教師中在中華醫(yī)學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中擔任主任委員者3人,擔任副主任委員者13人,擔任常委(常務理事)50余人,委員(理事)60余人,有2人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獲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5人獲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獎,人事部“百千萬工程”百人層次1人,有16人/次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全國百名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之星等榮譽稱號或經(jīng)費資助,有人事部跨世紀人才2人,有1人列入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3人、衛(wèi)生部11人/次、省級7人/次,省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普通高校專業(yè)帶頭人3人,遼寧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省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61人,129名青年教師進入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計劃”。
NO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學6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座落在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自1952年創(chuàng)建以來,已經(jīng)成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工為主,工、管、理、經(jīng)、文、法、哲等多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56所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學?,F(xiàn)隸屬于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
NO36、西安電子科技大學63.7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立項建設的重點高校之一,現(xiàn)隸屬教育部。
NO38、重慶大學62.8
重慶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地處中國長江上游經(jīng)濟文化中心、有著承東啟西地緣優(yōu)勢和雄厚工業(yè)基礎的歷史名城、國家統(tǒng)籌城鄉(xiāng)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新區(qū)——重慶直轄市。校園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區(qū)——沙坪壩區(qū),占地5700余畝,分為A、B、C和虎溪四個校區(qū)。巴山蜀水,鐘靈毓秀。千年渝州,人杰地靈。重慶大學這所有著80年厚重歷史的古老學府,宛若一顆鑲嵌在歌樂山與嘉陵江之間璀璨的明珠,享有“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的美譽。
NO39、中山大學64.2
中山大學位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F(xiàn)有四個校區(qū),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廣州南校區(qū)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qū)占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qū)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qū)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qū)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各具風格,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NO40、中國海洋大學62.2
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chǎn)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nóng)學、醫(yī)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校訓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