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答案教育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的方法:
一、孩子說謊要先搞清原因再處理
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能遇到孩子不誠實就直接教育,需要先搞清孩子說謊的原因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有時候孩子說謊可能只是因為年齡特點,孩子在2、3歲的時候,分不清楚現(xiàn)實和幻想,所以經常把幻想的當做實話說出來,這時候不要說他說謊,只要讓他慢慢知道什么是現(xiàn)實的什么是幻想的就行了,慢慢引導他。
有時候孩子說謊是因為生理需求,比如對某些食物或對玩具等的心理生理需求而導致說謊。而有些時候孩子撒謊是怕父母失望,因為父母對自己期望太高,有的是怕父母知道真相后的后果。
總之,孩子說謊的原因可能很多,要先搞清孩子撒謊的動機再針對性處理,萬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是好事,通過孩子的錯誤可以讓孩子受到教育進而有成長進步。

二、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認知錯誤而不是接受批評
孩子撒謊了,家長肯定會很生氣,想教育一下孩子。但在教育前希望家長認清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單純?yōu)榱伺u孩子。各位家長會說,當然是教育孩子。那么,既然是教育孩子家長就需要注意一下方式的選擇和教育內容了。孩子說謊了,家長應該針對問題點來解決,而不一味批評孩子或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這樣與孩子討論:“如果你說出當時發(fā)生的事,媽媽會更高興,可是你剛才說的話,好像不是真正發(fā)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點好嗎?”使用開放式的問題,預留一些空間給孩子,將可以給他更多的幫助。
三、合理把握懲罰的度
針對孩子不同的錯誤,家長應該選擇合適的度去懲罰孩子,不可過重不可過輕,不過過細不可過放縱。
家長對孩子的小過失往往過于苛刻,孩子就會試圖掩蓋實情,以逃避懲罰。這些家長如果不消除孩子的恐懼,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撒謊,進而更嚴后地斥責孩子,反而會促使孩子更堅定地掩蓋過失。久而久之,真的可能養(yǎng)成說謊的壞習慣。所以,家長不要隨意懲罰孩子偶然的過失,而是應該耐心向孩子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幫助孩子處理過失造成的后果,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而說謊。相反,如果為逃避懲罰而說謊的行為習慣,再和不良的個性特點結合,則可能導致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蓄意欺騙說謊。

而有些家長,孩子犯了錯就打孩子。如果家長單純依靠打來教育孩子,只能說明家長非常不負責任。有些孩子越打越倔,而有些孩子打多了會造成孩子懦弱,不要聽信互聯(lián)網上所謂的“打進北大”,虎爸等內容。每年孩子千千萬,在特殊生活環(huán)境下以及具體兒童特點上的成功不具有普遍意義。
孩子撒謊了,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倔強,你越打他就是不服,對這樣的孩子打不是解決的辦法,要多找他談談心,陪他們出去玩,一個好的父母也會是孩子很好的朋友的。
但如果孩子撒謊是為了掩蓋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偷錢等有悖原則的事情,而孩子又是不服輸?shù)膫€性怎么打就是不認錯,怎么辦?筆者建議,可以嘗試一些其他方法,如苦肉計,父母吃點虧,懲罰自己,讓孩子看見,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怎么錯,做父母的永遠是第一個也是最該受懲罰的人。打也是藝術,打了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為他好,最怕的就是打了不說,孩子不買賬,越發(fā)厲害。

四、勿以惡小而縱容
孩子有時候會撒一些很小的謊,而往往有些家長認為這些不傷大雅就沒有及時地糾正,而是聽之任之,任其發(fā)展。這是絕對錯誤的行為,不及時糾正會讓孩子認為這樣沒問題,久而久之實則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不誠實守信的壞習慣。
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或者覺得事情無關緊要就放縱他們,這只能讓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強化,從而形成不良的品格。另外,家長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常見的一些不誠信的行為:諸如考試作弊;用他人的名稱做某件不該做的事情;對家長撒謊以逃避懲罰等。家長最好在孩子還沒有出現(xiàn)這些不良情況時就提早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得與失,從而避免孩子為小利而做出不誠信的事情來。
五、顧及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撒了謊,家長最好不要正面去指責孩子,尤其不要在公眾場合去指責,很容易傷其自尊。應該通過一些有啟發(fā)性的故事等方法讓孩子去認識感受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再對其錯誤進行指出并引導其改正的方法,這樣不會造成叛逆和惡性循環(huán)。
六、做好家庭榜樣
在孩子7歲以前,通常是只認行為而不認語言的。并且,孩子一些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模仿學習而不是說教學習。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行為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為了誘導孩子做某件事,總是輕易地許諾孩子某些條件,但是事后卻沒有兌現(xiàn)。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會發(fā)現(xiàn)家長在欺騙自己,他就會學習家長的言而無信的行為,不遵守自己的諾言,肆意撒謊。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孩子們往往會以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作為學習、模仿的典范。
因此,家長應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謊話連篇,更不能欺騙孩子,不守諾言。要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只有這樣,對孩子的誠信教育才會行之有效。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只有樹立良好的身教形象,才能期待在孩子身上播撒的誠信金種子綻放出人性的異彩。
七、教孩子分清誠實與善意的謊言
教孩子要誠實守信并不是要孩子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說出來,有些時候事情本身并無對錯,但如果不顧及社交關系而直言直語也會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都屬見仁見智,本無所謂對錯。比如個人的衣食住行,穿衣戴帽,興趣愛好等等。許多自認為有話直說是誠實、真誠的表現(xiàn),其實是簡單的用自己的觀念和習慣去徇別人的態(tài)度與行為,一遇到不對自己味口的事,立刻就去指責別人,實際上這并不是對他人善意的真誠,只是自我不悅情緒的隨意宣泄。
教育孩子,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想讓孩子具備成功者的性格要從點滴做起,言傳身教。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有利于孩子人際關系的維護,進行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fā)展。為了孩子的明天,做好誠實守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