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優(yōu)選第一,要熱愛教師職業(yè)?!凹で閺哪膬簛恚考で閺臒釔壑衼??!保ǚ接绖偅瑹釔蹚哪膬簛??熱愛從興趣和責任上來。新東方學校之所以能風靡全國,與老師們課堂上的激情四射分不開。正是懷著對教師職業(yè)的無限熱愛,對學生的高度負責,才出現(xiàn)了可歌可泣的馬祖光院士(哈工大)、孟二冬教授(北大)等光榮事跡。這種熱愛會讓人做起事來積極主動,力求完美,而不計較個人得失。能夠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y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第二,強烈的師德意識。盡管在文/革時期,教師地位卑微,被蔑稱為“臭老九”,但從我國整個歷史看,主流是尊師重教??梢院敛豢鋸埖恼f,哪一天哪一代教師地位不高,它的教育政策一定是失敗的,就甭指望它有足夠的科技競爭力,整個綜合國力必將日益衰敗。此處,我想說明的是,教師受人尊重,但自身也要反?。ㄒ蝗杖∥嵘恚┦欠裰档米鹬兀瑢Υ龑W生是否盡心盡力了,在生活、學習、品格上是否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尤其是社會上對個別教師利用職務這之便騷擾、誘奸、強暴學生的廣泛關注。這些個別敗類玷污了教師的光輝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學生,使其身心健康成長,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條件,也是神圣的職責所在。
第三,要學識淵博。這些天上課,多位老師都提到這一點,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或者起碼合格的高校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涵養(yǎng)。天文地理、理工農(nóng)醫(yī)、詩詞史樂都要有所了解。做到既專且廣,并且能夠不斷地更新知識,做到“活到老,學到老”,這一點在當今浮躁之社會恰恰非常難以實現(xiàn)。而我國文理分科,高考指揮棒不顧學生成長所需亂指、瞎指,造成學生偏科,“文”不懂“理”,“理”不知“文”??杀氖牵腥藚s理直氣壯的辯解,“我是學理的(不懂歷史、地理正常)!”反觀自己,本認為尚算勤奮,涉獵稍廣,卻日益惶惶不安了。覺得自己知之甚少,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自己顯得很是淺薄無知。對于以前毫不費力開口評論的問題現(xiàn)在卻不敢輕易開口了。不是自己謙虛,而是知之越多,越覺得問題復雜,自己的想法還十分的不成熟。近幾年,感觸頗深的一句話是“學,然后知不足”,太經(jīng)典了!或者自己洋洋灑灑的觀點,后來讀書發(fā)現(xiàn)前人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千年前已經(jīng)有了更為精辟的闡述(不禁臉紅)!這也使我糾正了一個觀點——以前讀書看文獻,總喜歡當前寫就的,而不屑于“古文”,下意識的認為那早已過時了;而我現(xiàn)在的感觸,古人先賢的智慧和英明,毫不遜色于今人。查閱經(jīng)典文獻,總能看到其中閃著智慧和靈性的光芒。因此,我慢慢的習慣于懷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的翻閱前人著作。如正在閱讀的《菊與刀》([美]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寫于1944年,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關于日本國民性的研究實在是太高明了,怪不得至今仍是研究日本必讀的經(jīng)典之作!
清楚的記得剛入大學時,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李寧教授曾形象的指出“初入大學的本科生和會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簡單;而碩士生會說我知道一點點,而你問博士生,他則告訴你我一無所知!”恰在這次培訓課上,游永恒教授也說到“本科生走路面朝藍天,碩士生走路平視前方,博士生則俯首向前”。兩種說法異曲同工,都表明一點——學,然后知不足。
事實上,鉆研的越加高深,越會意識到多種學科都有其共性,界線區(qū)隔越加模糊,最終都統(tǒng)一在哲學范疇內(nèi)。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中青年時期成就斐然的愛因斯坦為何晚年沉迷于外人看來不可能實現(xiàn)的統(tǒng)一場理論,甚至有人認為是老糊涂,走火入魔了。而如果理解了上面所說,便不足為奇了。
因此,我贊成高校教師(不僅僅)應當文理兼顧,全面發(fā)展,能夠捕捉到多領域最新科研成果(閱讀科普雜志即可),加強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修養(yǎng),做到這一點,想不優(yōu)秀都難呢!
第四,要換位思考。比照美歐教材和我們國內(nèi)教材,明顯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多是站在學生角度下筆,行文像是與讀者促膝交談,親切而自然,再加上豐富的案例,多彩的圖片,讀起來俗易懂,賞心悅目;反觀國內(nèi)教材,總在闡述理論,很少的案例、圖片,內(nèi)容千篇一律,東家抄西家,西家抄國外,有時幾個研究生就能匯編教科書。讀起來呆板生硬,索然無味。并且很少更新?lián)Q代,一個版本總能用上十年、二十年,對于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社會學科來說,這是十分可怕的!我很納悶在日益市場化的今天,為何出版業(yè)能無視讀者需求長期保持這種傳統(tǒng)而生存下來?他們有什么妙法嗎?
教材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學習興趣不足之間的關系很少引起關注,我想是改革的時候了。
教師如果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樣的講授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斷地下功夫改進,廣開言路而不計較各種批評,多多傾聽學生的感受,會讓師生都受益匪淺的。我也一直努力的這么做。
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教室里每一位學生都有同等的機會。了解教育心理學的都清楚,成績差的學生最根本的問題往往在于缺乏自信,在我們平常的課堂上,尤其是中小學課堂,教師乃至整個學校關注的不是學生個人發(fā)展,而僅僅是升學率。并且十分短視,片面的認為抓好所謂的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升學率就有了保證,但是他們忽略了升學率計算中分母里成績較差的那部分同學的存在。于是乎按成績排座位,按成績分班等等怪現(xiàn)象像毒瘤一樣擴散至整個中學教育的機體。這對于成績差的同學的學習,甚至整個成長都無異于噩夢。限于篇幅,此不詳述。多加鼓勵,對于自信的建立十分有利。退一步講,成績差并不代表全部,每個人都是金子,總有閃光過人之處,教師的一個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去尋找這一點,為他們撫去掩蓋的塵土,小心呵護他們脆弱的心靈,日后必將熠熠生輝,光芒萬丈。另外,有研究表明,美國最有成就的商人、政客之中,三分之二以上并非來自常青藤院校,“前十名現(xiàn)象”也表明了這一點。
前文及將要提到的諸因素中,我唯一確信可以做到的便是這一點——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第五,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我相信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手段,多渠道、靈活的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加強鍛煉必要的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如快速閱讀、提取主旨的能力,自信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處置突發(fā)事件的危機處理能力等。所有這些對于學生走入社會都顯得異常重要,尤其是要成為管理者。而教師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反復練習。
教學是個雙向交流的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小覷學生(哪怕小學生)的能力!何況他們是個大集體呢!在一對多的課堂上,教師除了專業(yè)知識,閱歷方面具有優(yōu)勢外,在創(chuàng)新、分析、解決問題上未必勝過學生。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要有這種心態(tài)——在課堂上雙方地位平等的多交流,少說教,引導而非代替學生思維,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應該指導他們看到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并且能夠包容不同見解,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最終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吸收。正是因為困惑或現(xiàn)有的學識不足以判斷幾個方案(或看法)孰優(yōu)孰劣,才會激勵他們課后查閱資料,自主學習。我想這一點才是大學學習中最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