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準備好了一切材料,認真刷GPA、刷語言成績,可是留學申請還是被拒了,頓時心灰意冷的小伙伴可不在少數(shù)。

那么今天,學校百科網(wǎng)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留學申請被拒的最常見理由,并附上一些應對策略,希望幫助正在準備申請的你避開這些誤區(qū)~


這些拒信理由,你碰到過嗎?
一、本科院校排名低
年級排名是許多學校申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申請者在本科院校的年級排名可以使學校了解到他們本科階段的年級人數(shù)以及申請者的成績所處的位置。
很多學校對于招生的要求和標準非常嚴格,或許僅僅是本科院校排名低這一條就直接將你排除在外。
二、學校不在認可名單內(nèi)
有些學校明確表示只接受211和985的中國學生或是自己有一套對中國學校的認可名單和排名,那在名單之外的學校的學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
但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校的list是不一致的,有些排名很靠前的大學認可的中國學校范圍可能比一些中等排名大學接受范圍大一些,所以小伙伴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被拒,不要灰心,建議多選擇幾個學校,查找他們的list。
三、GPA不夠
GPA不夠也是一個常見的留學申請被拒的理由,GPA也算是一個大學錄取學生的基本指標了,如果GPA相差很多,即使是其他方面比較優(yōu)秀,也很難申請成功。
四、專業(yè)背景不合適
如果申請者之前的學科專業(yè)領(lǐng)域與所申請專業(yè)沒有足夠的相關(guān)性,沒有相關(guān)的工作經(jīng)驗,即使個人素質(zhì)優(yōu)異,學校錄取了你,學校也怕你無法完成該專業(yè)碩士階段更高階的學習。
五、核心課程不合格
這一條與上一條相類似,即招生官認為你不適合你所申請的專業(yè),認為你之前學習的核心課程在數(shù)量或質(zhì)量上不符合標準。
六、學習目的與教學目標不符
這代表招生官在閱讀了你的材料后,認為你申請該專業(yè)的學習目的與該學校設置的教學目標不符,如果收到這類拒信,你應該好好了解一下你想申請的專業(yè)方向再做思考了。
七、waiting list
被放在waiting list中的申請,最終也會通知錄取或拒絕,如果拒絕,就真的是競爭激烈,沒有位置了。
八、競爭激烈
達特茅斯學院招生主任Lee Coffin表示:“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有太多合格、有才華、有趣的人,這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招生能力。”而達特茅斯學院在2016年收到的2萬多份申請中只錄取了大約10%的學生。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大學絕對不在少數(shù)。
九、不給理由的籠統(tǒng)說法
收到以上拒信的同學都是幸運的,至少拒得明明白白。事實上,80%以上的拒信,并不會給出一個具體理由,只是籠統(tǒng)地說:未達到錄取要求,或不給理由。
是否argue?如何argue?
argue這個詞,本身翻譯成中文就是“爭論、爭辯”的意思,只有雙方意見不統(tǒng)一,才有爭論的動機。所以,如果學校的評估完全沒問題,只是小伙伴們單方面心理不平衡,爭論就沒有意義了。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該如何制定更合理的方案,從別處拿offer。
第一類:本科院校排名低、學校不在認可名單內(nèi)、均分不夠。
這三種,基本沒有argue的必要性。
國外大學招生官,在審理申請過程中,是要嚴格遵循錄取標準的,也就是admission policy,這個標準不是他們臨時主觀決定的,而是決策層通過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討論等多重途徑,預先設定的前提條件。
國外大學每年都會集中通知,新一年的錄取標準,包括各個專業(yè)對均分的要求、對中國大學排名(網(wǎng)大排名)的要求,或者列出大學自己認可的中國院校名單。這些排名要求和錄取名單,不是某一個人拍腦袋想出來的,他們對中國大學的了解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還會考慮往年招過去的學生在該校的整體表現(xiàn)。
說白了,既然是前提條件,那必然是在審理的第一步就進行篩選。這些情況下,出拒信比較快,argue成功幾率也非常低。
第二類:專業(yè)背景不合適、核心課程不合格。
這兩種情況,有努力的余地,但不是和學校硬剛。
大學為什么要設置專業(yè)背景要求?比如申請金融專業(yè),必須本科學過幾門數(shù)學,申請IT或IS專業(yè),本科必須學過計算機,這些都是由學校的課程設置決定的。
碩士教育是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的,學校自身的課程設置決定,如果你沒有某些專業(yè)基礎,將無法完成碩士階段更高階的學習。即使學校網(wǎng)開一面錄取你,也可能會給你的碩士學業(yè)造成困擾。
這兩種情況下,學校拒信中會推薦幾個合適的專業(yè),建議換專業(yè)申請。如果拒信中沒有推薦專業(yè),同學們也可以跟留學指導老師討論,是否有更合適的專業(yè)可申請。申請評估進行到專業(yè)背景是否合適這個階段,說明前期基本評估已經(jīng)通過,此時換專業(yè)申請,大概率能夠重新拿到offer。
此外,核心課程是否合格這一條,如果你對學校的評估有異議,完全可以argue。首先到學校官網(wǎng),找出大學對核心課程數(shù)量和方向的明確要求,然后列出你成績單上的核心課程,必要時附上課程描述(教學范圍、方式、內(nèi)容等),清晰明了地告訴學校,你已經(jīng)符合了要求。
第三類:學習目的與教學目標不符。
收到此類拒信的同學,argue成功幾率是最高的。學習目的與教學目標不符,給出這個理由的大學,其實挺負責的,避免同學們真正去讀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專業(yè)不是我想象中那樣。拿到這個拒信時,建議同學們第一時間去了解該專業(yè)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如果真的不是你感興趣的,就放棄吧。如果是誤會,那就要爭取一下了!
第四類:waiting list。
這其實是個機會,相比直接拒絕,大學給了大家一個緩沖,先放在waiting list里,有位置就錄取,沒有位置就拒絕。收到waiting list通知時,才是行動的時機,而不是等拿到拒信再去argue。因為發(fā)出waiting list通知時,學校在觀望,有沒有更優(yōu)秀的申請人,并不是百分百滿位了。
如果你審視自己遞交的材料,發(fā)現(xiàn)還沒完全表達出自己的能力,或者遞交材料后,你又有了新的成就,請立即補充給大學,一方面表達自己強烈的入讀意愿,另一方面表達自己為什么是大學要找的最合適的candidate。
從waiting list中脫穎而出的機會還是挺大的。而一旦大學真的出了拒信,等于判了死刑,沒有位置了,此時再去argue,就毫無意義。
第五類:競爭激烈,或者不給任何理由。
這是最考驗申請人的,因為需要自己去判斷,我到底是哪里不如其他申請人,是什么導致了拒絕。相當于蒙著眼睛射擊,如果有幸猜對原因,并一擊致命,則有argue成功的可能性。
看完這些,相信大家對留學申請的被拒理由應該都有了較清晰的了解。接下來,你知道該怎么跟學校“argue”了嗎?
當然,還是希望同學們不用“argue”也能成功申到自己的dream school哦~
以上就是小編為網(wǎng)友們介紹的「新加坡留學」為什么你的留學申請總是被拒?可以“argue”挽救一下嗎?的詳細內(nèi)容,大家通過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新加坡留學」為什么你的留學申請總是被拒?可以“argue”挽救一下嗎?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