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北歐的一個“小國”,人口只有500多萬,如果放在中國,只能排在第70位之后了。但芬蘭的教育體系屢屢高踞國際教育體系排名榜首。這種現(xiàn)象,讓許多芬蘭人自己包括擁護它的教育家們也始料不及。在PISA(國際組織舉辦的對15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的調(diào)研中,芬蘭青少年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中多次稱霸,解決問題和數(shù)學能力則位居第二。于是,芬蘭教育有了“世界第一”的名號。芬蘭人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芬蘭實行全民義務(wù)教育,每位學齡兒童在滿7周歲的那年都必須要上學。學校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私立學校是指學習教案不按照芬蘭教學大綱,如赫爾辛基的國際學校(Helsinki International School)是按照英式教案,純私立,每年學費在15,000歐元,芬蘭政府不補貼;赫爾辛基的歐洲學校 (Helsinki European School) 教案是同法式相連,每年學費約3,000歐元,同樣政府不補貼。
芬蘭的公立學校會按其特色和側(cè)重點分為:音樂類,語言類,藝術(shù)類,體育類,各類可以穿插。如赫爾辛基的美灣學校,被稱為中文學校,其實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文學校,只是學校提供中文作為第二外語,除中文外,學生可以選擇西班牙語,瑞典語等作為第二外語,美灣學校同時以其在藝術(shù)上的強大師資迎來每年很多報考者。以前公立學校是遵循按居住地就近上學的原則,大約5年前,打破了這一規(guī)則,孩子們可以在所居住的州府范圍內(nèi)選擇去任何一所學校,如果位子不夠的話,將采取擇優(yōu)的方式錄取。家離學校遠的孩子可以申請免費交通月票。學校提供一頓免費午餐。每位新生都會進行常規(guī)體檢,學校配有醫(yī)務(wù)室。每年國家都會為學生在學校安排牙齒檢查活動。
芬蘭小學6年制,必修課都是在上午,一般中午一點后就放學了。學校安排有學后活動,是自愿的。如果家長無法在家照顧孩子的話,可以上學校安排的學后活動到5點。在芬蘭是沒有家庭作業(yè)一說的,孩子所學的都會在課堂內(nèi)完成,無需安排課后時間加餐。只有少數(shù)學習能力差一點的孩子,老師會安排相應(yīng)的補課。課堂內(nèi)會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多,一般一個班也就只有十幾個孩子,就算大課堂也不會超過三十個孩子,這是因為芬蘭人口較少的原因,另外大課堂內(nèi)一般會有一名老師和一名助手。
其次,芬蘭的教學特點是講究平等,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所有孩子在學校都享有同等的權(quán)益,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班上相對成績差的孩子,而成績好的孩子,老師只會給予建設(shè)性的建議,提供輔助,讓孩子自學,如有問題同老師探討解決。芬蘭老師認為對差生進行加強幫助可以防止他們成人后成為社會的負擔。在芬蘭的小學,老師是不給評分的,班級也不會排名次,他們認為排名無法推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會然孩子懼怕學習。
最后,芬蘭的老師的資歷要求很高,最起碼是師范專業(yè)學士畢業(yè),很多專業(yè)老師擁有碩士學歷。每年師范專業(yè)的招生都是最火的,原因到不是老師的工資高,而是老師是很受人尊重的職業(yè),而且作為老師在教學上的自由度很高,老師可以在大綱的范圍內(nèi),完全自己組織教學。每年應(yīng)屆師范畢業(yè)生大概只要10%能成為老師。每年老師都要進行再培訓,吸收新知識。芬蘭的教學模式不是一塵不變的,教育部每年都會安排新教學嘗試,在反復(fù)實驗評估后才會全面推廣。
(來源:學校百科網(wǎng) http://m.tengyi66.com/)文章共29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