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


地理是屬于文科的一門學科,所以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掌門學堂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吣昙壣系乩碇R點的總結,同學們可以根據(jù)這篇對地理知識點的總結來記憶和區(qū)別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感興趣的同學趕快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o。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

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指向保持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之間的回歸移動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晝夜長短的變化: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于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另一半球,晝短于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6月22日出現(xiàn)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xiàn)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6月22日出現(xiàn)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xiàn)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qū),最大值出現(xiàn)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最小值出現(xiàn)在冬至日。

季節(jié)的形成和劃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晝長最長的季節(jié)為夏季,反之為冬季,例如我國傳統(tǒng)的四季)、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回歸線=黃赤交角度數(shù),極圈=90度-黃赤交角度數(shù)

光照圖的判讀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shù)遞增(或西經度數(shù)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直射點的經緯度確定:緯度由直射緯線的緯度確定,經度由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決定

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即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12點,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為0點,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為18點。

判斷晝夜長短:晝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

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900-該緯度與直射點的緯度差(緯距)。

區(qū)時、地方時的計算地方時:兩地地方時差=經度差×4分鐘,東加西減.

以上就是由掌門學堂小編為同學們帶來的七年級上地理知識點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歷史不僅有文科的性質,還有理論的性質,這就需要同學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多做練習題來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和解題的方法。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提交報名同學/家長:允許擇校老師幫您擇校調劑,同意《隱私保障》條例,并允許推薦給更多服務商為您提供服務!

轉載注明出處:http://m.tengyi66.com